栏目

客服热线 137 1887 1048

hn 首页>>花鸟鱼虫>>小丑鱼

小丑鱼

  • 别名:海葵鱼
  • 科目:
  • 颜色:
  • 体型:
  • 寿命:3-5年
  • 价格:35-300元
  • 身高:
  • 体重:

品种介绍

小丑鱼(拉丁学名:Amphiprioninae)是对雀鲷科海葵鱼亚科鱼类的俗称,是一种热带咸水鱼

小丑鱼并不是唯一雌雄同体的动物,但它们是为数不多的雄性可变成小丑鱼雌性,雌性无法变成雄性的物种

[page]基本介绍[/page]小丑鱼是对雀鲷科海葵鱼亚科鱼类的俗称,是一种热带咸水鱼

已知有28种,一种来自棘颊雀鲷属(Premnas),其余来自双锯鱼属(Amphiprion)

小丑鱼与海葵有着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因此又称海葵鱼

带毒刺的海葵保护小丑鱼,小丑鱼则吃海葵消化后的残渣,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小丑鱼(clownfish)资料库为热爱小丑鱼的玩家收集了目前最常见的一部分种类小丑鱼的详细资料,包括小丑鱼的名称、分类、产地和习性等知识

[page]外形特征[/page]小丑鱼最大体长达11cm

背棘总数10~12;背的软条总数4~16;臀棘总数2;臀鳍软条总数14~15,稚鱼全体黑色的有鳞片集中蓝色的;在前额与上侧面上的白色的斑块;所有的鳍黑色除透明的胸鳍与软背鳍鳍条的外部部分

成鱼的地理而行为颜色可变的

[page]生活习性[/page]环境:礁区鱼类;非迁移的;非洄游性;海洋;深度上下限1~55m气候:热带的;北纬25度和南纬35度之间

重要性:渔业,低经济;水族馆,商业性

回复力:高度,族群倍增时间少于15个月生物学特性:栖息于珊瑚礁与岩礁,稚鱼时常与大的海葵,海胆或小的珊瑚顶部共生

形成小群到大群鱼群,胃内含物包括藻类,桡脚类的动物与其他的浮游性甲壳动物

繁殖方式:置卵型

食性:杂食性

[page]生长繁殖[/page]小丑鱼并不是唯一雌雄同体的动物,但它们是为数不多的雄性可变成雌性,雌性无法变成雄性的物种

每个小丑鱼种群都有一个统治地位的雌性和几个成年雄性,后者在青年期是雌雄同体

如果具有统治地位的雌性死亡,其中一只成年雄性将经历荷尔蒙变化,转变成为该种群中的新雌性

在产卵期,公鱼和母鱼有护巢、护卵的领域行为

其卵的一端会有细丝固定在石块上,一星期左右孵化,幼鱼在水层中漂浮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栖息到海葵等共生性生物上

[page]分布范围[/page]小丑鱼原生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较温暖的水中,包括大堡礁和红海

虽然大部分种类的分布有其限制,但某些分布的十分广泛

小丑鱼生活在浅海的底部的浅潟湖或珊瑚礁

印度-太平洋,红海,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悉尼等

[page]共生关系[/page]小丑鱼身体表面拥有特殊的体表粘液,可保护它不受海葵的影响而安全自在地生活于其间

因为海葵的保护,使小丑鱼免受其它大鱼的攻击,同时海葵吃剩的食物也可供给小丑鱼,而小丑鱼亦可利用海葵的触手丛安心地筑巢、产卵

对海葵而言,可借着小丑鱼的自由进出,吸引其它的鱼类靠近,增加捕食的机会;小丑鱼亦可除去海葵的坏死组织及寄生虫,同时因为小丑鱼的游动可减少残屑沉淀至海葵丛中

小丑鱼也可以借着身体在海葵触手间的摩擦,除去身体上的寄生虫或霉菌等

小丑鱼产卵在海葵触手中,孵化后,幼鱼在水层中生活一段时间,才开始选择适合它们生长的海葵群,经过适应后,才能共同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小丑鱼并不能生活在每一种海葵中,只可在特定的对象中生活;而小丑鱼在没有海葵的环境下依然可以生存,只不过缺少保护罢了

小丑鱼是极具领域观念的,通常一对雌雄鱼会占据一个海葵,阻止其他同类进入

如果是一个大型海葵,它们也会允许其他一些幼鱼加入进来

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体格最强壮是雌鱼,她和她的配偶雄鱼占主导地位,其他的成员都是雄鱼和尚未显现特征的幼鱼

雌鱼会追逐、压迫其他的成员,让它们只能在海葵周边不重要的角落里活动

如果当家的雌鱼不见了,原来那一对儿夫妻中的雄鱼会在几星期内转变为雌鱼,完全具有雌性的生理机能,然后再花更长的时间来改变外部特征,如体形和颜色,最后完全转变为雌鱼,而其他的雄鱼中又会产生一尾最强壮的成为她的配偶

[page]饲养技巧[/page]人工小丑鱼在繁殖场刚繁殖出来时是在裸缸内饲养的,头几天喂轮虫,以后喂丰年虫,大约一个半月左右,当人工小丑鱼长到1.5cm以上并开始在缸底睡觉时,开始进行驯化,驯化的食物为颗粒料、碎虾肉及螺旋藻,十到十五天左右鱼一听到水声响就全部过来吃食时就可出售了

人工小丑鱼的食物较简单,颗粒料、碎虾肉或其它杂食性饵料均可,但前两个月要在食物中加一些天然虾青素,螺旋藻粉可使鱼的色彩更鲜艳,因繁殖场驯化的时间比较短,如能在喂食物后再加一些丰年虫更佳

注意事项一、裸缸饲养时,夜间水流要小一些,鱼夜间要躺在缸底睡觉,水流太大易造成鱼的疲劳,影响鱼生长

二、在长到成鱼前光线一定要充足,此间鱼长得非常快,如光线不足影响鱼的色彩和生长

[page]鉴别方法[/page]颜色鉴别法人工小丑鱼的颜色要比野生小丑鱼淡一些,如果颜色特别淡,可能是培养过程缺少光线,这种鱼的体质也相对弱一些,选择时要注意

大小鉴别法因小丑鱼的生理特点,在群体饲养过程中只有几条可以长大,其它鱼长到1.5~2.5cm时很难再长大,只有分开饲养时才能很快长大,因此当看到成群的人工小丑鱼都很大时,应注意区分

习性鉴别法野生小丑鱼的领地性特别强,相互间为占领地进行残杀,人工小丑鱼领地性没有野生小丑鱼强,相互间嬉戏较多

[page]主要种类[/page]公子小丑鱼学名:amphiprionocellaris分布于中国南海、菲律宾、西太平洋的礁岩海域,体长10~12cm,椭圆形

体色橘红,体侧有三条银白色环带,分别位于眼睛后、背鳍中央、尾柄处,其中背鳍中央的白带在体侧形成三角形,各鳍橘红色有黑色边缘

饲养水温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间,海水硬度7~8度dh

饵料有丰年虾、海藻、切碎的鱼肉、颗粒饲料等

它喜欢躲在海葵中,借海葵多刺的细胞保护自己,与海葵形成共生关系

红小丑鱼中文名:红小丑俗名别名西红柿(香港)英文名:TomatoClownfish、RedClown、TomatoAnemonefish拉丁学名:Amphiprionfrenatus命名者年份:Brevoort,地理分布:分布范围包括泰国湾至帕劳群岛西南部,北至日本南部,南至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一带海域

气候带:热带,北纬25度和南纬35度之间特征软条部延长而呈方形;成鱼体黑色,头部、胸腹部以及身体各鳍均为红色

眼睛后方具一镶白缘之宽白带,向下延伸至喉峡部

亚成鱼体一致橙黄色,眼睛后方具一白色竖带

随着成长,体色逐渐转红,且身体后方出现黑斑并扩散至整个身体

习性栖息于泻湖和海湾水深1~12米之间的水域,与奶嘴珊瑚(Entacmaeaquadricolor)共生

红小丑属常见鱼种,价格便宜,购买时注意与印度红小丑(Amphiprionephippium)的分别

红小丑和印度红小丑(Amphiprionephippium)的最大区别在于,印度红小丑成鱼的眼睛后方不具白色竖带,很容易辨认

黑双带小丑鱼学名:amphiprionsebae分布于印度洋中的珊瑚礁海域,属雀鲷科,体长10~15cm,椭圆形

全身紫黑色,体侧在眼睛后、背鳍中间、尾柄处有三条银白色垂直环带,嘴部银白色,经眼睛有一条黑带

饲养水温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间,水硬度7~9度dh

水质要求澄清,饵料有丰年虾、鱼虫、切碎的鱼虾肉、海水鱼颗粒饲料等

喜欢躲在花朵般的海葵触手中

透红小丑鱼学名:PREMNASBIACULEATUS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属雀鲷科,体长10~15cm,椭圆形

全身紫黑色,各鳍紫红色,体侧在眼睛后、背鳍中间、尾柄处有三条银白色环带,非常美丽,饲养水温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间,水硬度7~9度dh

饵料有海水中的藻类、动物性浮游生物、海水鱼颗粒饲料等

透红小丑多饲养在有无脊椎动物的水族箱中,栖息在微微摇的海葵触手中,楚楚动人,美艳绝伦

红双带小丑鱼学名:amphiprionclarkii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和台湾、中国南海及菲律宾等地,属雀鲷科,体长10~12cm,椭圆形

全身鲜红色,体侧在眼睛后、背鳍中间、有两条银白色环带

双带小丑的体色多变,有鲜红、紫红、紫黑等,饲养水温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间,水硬度7~9度dh

饵料有海水鱼颗粒饲料、切碎的鱼肉、海藻等

水质要求澄清,喜欢躲在多彩的海葵中

咖啡小丑鱼学名:amphiprionperideraion分布于菲律宾、台湾、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属雀鲷科

体长5~8cm,椭圆形

全身浅棕色,眼睛后方有一条白色环带,犹若套在脖子上的银圈

嘴银白色,从嘴沿着背部到尾柄连同背鳍都是银白色

饲养水温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海水硬度7~8度dh

饵料有藻类、鱼虫、丰年虾、海水鱼颗粒饲料等

喜欢栖息在海葵或珊瑚丛中

小丑鱼体表面分泌的粘液可保护自己不受海葵刺细胞的侵害,它躲藏在海葵花朵般的触手中,与海葵形成一种共生关系

黑豹小丑鱼中文名:黑豹小丑俗名别名:宽频小丑(台湾)英文名:Wide-bandAnemonefish拉丁学名:Amphiprionlatezonatus命名者,年份:Waite,1900参考文献:Allen,G.R.,1991.Damselfishesoftheworld..MergusPublishers,Melle,Germany.271p.第43页地理分布:分布范围仅在澳大利亚和新喀里多尼亚一带海域

气候带:亚热带,南纬25~32度之间特征形态特征:背鳍鳍棘(总数):10条眼中大,上侧位

口大,上颌骨末端不及眼前缘;齿单列,齿端具缺刻

背鳍单一,软条部延长而钝圆形

成鱼体棕黑色至黑色,吻部白色

眼睛后方具一镶黑缘之白带,体侧中后方具一大块呈梯形的白斑,因此也得名“宽带小丑”,尾柄上另具一宽阔的白环带

身体各鳍与体色一致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4cm习性:栖息于岩礁区和沿岸礁区水深10~45米之间的水域,与紫点海葵(Heteractiscrispa)共生

印度红小丑中文名:印度红小丑英文名:SaddleAnemonefish拉丁学名:Amphiprionephippium命名者,年份:Bloch,1790地理分布:分布在东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NicobarIslands)、泰国、马拉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岛(Sumatra)一带海域

气候带:热带,北纬15度和南纬11度之间特征背鳍鳍棘(总数):10~11条成鱼软条部延长而呈方形;成鱼体红色至棕色,体侧1/2~2/3部分为黑色,身体各鳍均为红色至棕色

幼鱼体红色,眼睛后方具一白色窄竖带,仅向下延伸至鳃盖缘,体侧后上方具一不明显至黑色斑块

随着成长,白带逐渐消失,而黑斑点则逐渐扩大至全身

印度红小丑和红小丑(Amphiprionfrenatus)的最大区别在于,红小丑成鱼的眼睛后方具一镶黑缘之白色宽竖带,并向下延伸至喉峡部,很容易辨认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4cm生物特征栖息于泥泞的沿岸海湾水深2~15米之间的水域,通常成对活动于能见度较低的地方

补充说明印度红小丑属常见鱼种,价格便宜,购买时注意与红小丑(Amphiprionfrenatus)的分别

印度洋银线小丑中文名:印度洋银线小丑俗名别名:茶公(香港)英文名:SkunkClownfish拉丁学名:Amphiprionakallopisos命名者,年份:Bleeker,1853地理分布:分布范围包括东非洲、马达加斯加、科摩罗群岛(ComoroIslands,非洲岛国)、塞舌尔、安达曼海、苏门答腊岛(Sumatra,位于印尼西部)和千岛群岛(SeribuIslands,位于爪哇海)一带海域

没有在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发现其踪迹

西太平洋的族群——太平洋银线小丑(Amphiprionsandaracinos)与之非常相似,常常被混淆

气候带:热带,北纬23度和南纬35度之间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1cm习性栖息于较浅的沿岸珊瑚礁区水深3~25米之间的水域,通常生活在强流区水深15米左右的地方

每只海葵均被一条较大的雌鱼盘据,同时还有一条体型较小的功能性雄鱼(functionalmale,意思是只提供雄性功能、但其性别并不是永久雄性的鱼,因为它可根据需要而转变自己的性别)以及数条成长受阻碍的幼鱼

如果雌鱼被赶走或自行离去,那么功能性雄鱼就会变性为雌鱼,而体型最大的幼鱼也就承担功能性雄鱼一职,周而复始

生物特征背鳍鳍棘(总数):8~9条背鳍软条(总数):17~20条臀鳍鳍棘:2条臀鳍软条:12~14条,成鱼软条部延长而钝圆形;成鱼体一致橙色,从头背部经背部至尾柄上方具一白色纹带,背鳍软条白色或黄色,余鳍与体色一致

印度洋银线小丑与太平洋银线小丑(Amphiprionsandaracinos)非常相似,区别在于后者的白带自上嘴唇开始往后延伸,而前者的上嘴唇则与体色一致,不难分辨

太平洋银线小丑中文名:太平洋银线小丑俗名别名:茶公(香港)英文名:OrangeAnemonefish、YellowskunkClownfish、YellowClownfish拉丁学名:Amphiprionsandaracinos命名者,年份:Allen,1972地理分布:分布范围包括圣诞岛(ChristmasIsland)和澳大利亚西部至琉球群岛(RyukyuIslands)、台湾、菲律宾、新几内亚、当特尔卡斯托群岛气候带:热带,北纬30度和南纬25度之间生物特征形态特征:9条背鳍软条(总数):6~18条臀鳍鳍棘:2条臀鳍软条:12条成鱼体一致橙红色

太平洋银线小丑与印度洋银线小丑(Amphiprionakallopisos)非常相似,区别在于后者的白带自上嘴唇之后开始往后延伸,而前者的白带则自上唇开始往后延伸,不难分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4cm习性:栖息于泻湖和外礁区水深3~20米之间的水域,通常成对或小群生活

补充说明:太平洋银线小丑属常见鱼种,价格便宜,购买时注意与印度洋银线小丑(Amphiprionakallopisos)的分别

太平洋双带小丑中文名:太平洋双带小丑英文名:OrangefinAnemonefish拉丁学名:Amphiprionchrysopterus命名者,年份:Cuvier,1830地理分布:分布在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澳洲昆士兰和新几内亚至马绍尔群岛(MarshallIslands)和土木土群岛(TuamotoIslands)一带海域

气候带:热带,北纬15度和南纬15度之间濒危状态不在IUCN红皮书中生物特征形态特征:10~11条,臀鳍鳍棘:2条,臀鳍软条:13~14条

尾鳍呈截形,上下叶外侧鳍条不延长呈丝状

成鱼体呈棕黑色,胸腹部和臀部黄色

眼睛后方具一白色半环带,向下延伸至鳃盖下方且向下收窄;背鳍中段至肛门间另具一较窄的白竖带

胸鳍和背鳍黄色,腹鳍和臀鳍黑色,尾柄和尾鳍白色

太平洋双带小丑与大堡礁双带小丑(Amphiprionakindynos)以及阿氏双带小丑(Amphiprionallardi)较为相似,区别在于大堡礁双带小丑的体色为一致棕褐色,且体中央的白带为跨越背鳍的环带,而太平洋双带小丑则为黄黑色,且白带只达至背鳍基部,并不向上穿越;与阿氏双带小丑的区别在于,阿氏双带小丑的胸鳍和臀鳍均为黄色,而太平洋双带小丑则为黑色

除此之外,太平洋双带小丑与其他双带小丑族群的最大区别在于尾鳍的颜色,前者为一致白色,后者则为黄色,很容易分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7cm太平洋三带小丑中文名:太平洋三带小丑英文名:MaroonClownfish拉丁学名:Amphipriontricinctus命名者,年份:Schultz&Welander,1953地理分布:分布范围仅在马绍尔群岛(MarshallIslands)一带海域

报告显示在新喀里多尼亚也可见其踪迹

气候带:热带,北纬0~15度之间形态特征背鳍鳍棘(总数):10~11条

成鱼体前半部棕黄色,后半部黑色

体侧具3条白色竖带,分别在眼睛后方、体侧中央以及尾柄上

胸鳍、腹鳍和臀鳍棕黄色,背鳍末端和尾鳍黑色

太平洋三带小丑与毛里求斯三带小丑(Amphiprionchrysogaster)较为相似,区别在于后者体色为黑色,体中间的白带达至背鳍顶部,且尾柄上的环带较宽,不难分辨

此外,报告显示部分太平洋三带小丑体一致为黑色,经生物学家研究后,初步认为太平洋三带小丑的体色会因不同种类的共生海葵而有所不同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2cm习性栖息于泻湖和外礁斜坡水深3~40米之间的水域,主要以浮游生物、桡脚类动物、无脊椎动物以及各种海藻为食

补充说明太平洋三带小丑在市场上极少看见,价格不详,购买时注意与毛里求斯三带小丑(Amphiprionchrysogaster)的分别

塞舌尔双带小丑中文名:塞舌尔双带小丑英文名:SeychellesAnemonefish拉丁学名:Amphiprionfuscocaudatus地理分布:分布范围仅在塞舌尔和阿尔达布拉环礁(AldabraAtoll)一带海域

气候带:热带,南纬3~10度之间濒危状态不在IUCN红皮书中生物特征形态特征背鳍鳍棘(总数):11条背鳍软条(总数):15~16条臀鳍鳍棘:2条臀鳍软条:14条软条部延长而呈尖形;眼睛后方具一宽阔白竖带,向下延伸至鳃盖下方;体侧中后方另具一白色竖带,自背鳍缘向下延伸至肛门处

背鳍灰黑色,尾柄灰白色,尾鳍棘条黑色,余部浅灰色透明,上下叶具白色缘带

塞舌尔双带小丑与其他双带小丑族群的最大区别在于背鳍和尾鳍,前者的背鳍和尾鳍为灰黑色相间,而其他双带小丑的背鳍和尾鳍颜色一致,很容易分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4cm习性:栖息于泻湖和面海珊瑚礁区水深5~30米之间的水域,与地毯海葵(Stichodactylamertensii)共生

毛里求斯三带小丑中文名:毛里求斯三带小丑英文名:MauritianAnemonefish拉丁学名:Amphiprionchrysogaster命名者,年份:Cuvier,1830地理分布:分布范围仅在毛里求斯(Mauritius,非洲岛国)一带海域

气候带:热带,南纬19~21度之间生物特征成鱼体黑色,喉峡部和胸腹部均为黄色

体侧具3条白色竖带,分别在眼睛后方、体侧中央以及尾柄上

胸鳍和腹鳍黄色,背鳍和尾鳍黑色,臀鳍黑色或黄色

毛里求斯三带小丑与太平洋三带小丑(Amphipriontricinctus)较为相似,区别在于后者体色为棕褐色,体中间的白带只达背鳍基部,且尾柄上的环带较窄,不难分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5cm习性:栖息于泻湖和外礁区水深2~40米之间的水域,与念珠海葵(Heteractisaurora)、斑马海葵(Macrodactyladoreensis)、白地毯海葵(Stichodactylahaddoni)以及地毯海葵(Stichodactylamertensii)共生

补充说明:毛里求斯三带小丑在市场上极少看见,价格不详,购买时注意与太平洋三带小丑(Amphipriontricinctus)的分别

克氏双带小丑中文名:克氏双带小丑英文名:YellowtailClownfish、ChocolateClownfish、Clark拉丁学名:Amphiprionclarkii命名者,年份:Bennett,1830地理分布:分布范围包括波斯湾(PersianGulf)至西澳大利亚,印澳群岛各处(Indo-AustralianArchipelago)和美拉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在西太平洋中的所属岛屿,北至台湾,南至日本和琉球群岛(RyukyuIslands)一带海域

生物特征成鱼体黑色,头部和胸腹部黄色,眼睛后方和体侧中后方各具一条宽阔的白竖带

背鳍黑色,软条部为黄色,余鳍均为黄色,尾柄处具一白色窄环带

在不同的分布区域中,克氏双带小丑也有几种不同的形态,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是尾鳍前端白色,后端灰白色透明,上下叶具黄色缘;另一种则更为特别,眼睛前方至吻部为灰白色,尾鳍灰白色透明且上下叶具黄色缘,余鳍和胸腹部均为黑色

克氏双带小丑与其他双带小丑族群的最大区别在于尾柄上具一白色窄环带,且身体中后方的竖带非常宽阔,不难分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5cm习性:栖息于泻湖和外礁斜坡水深1-55米之间的水域,通常成对生活,行一夫一妻制

与拿破仑地毯海葵(Cryptodendrumadhaesivum)、夏威夷海葵(Heteractismalu)、班马海葵(Macrodactyladoreensis)

补充说明克氏双带小丑在市场上较为常见,价格便宜,购买时注意与其他双带小丑的分别

红海双带小丑中文名:红海双带小丑英文名:TwobandAnemonefish拉丁学名Amphiprionbicinctus命名者,年份:Ruppell,1830地理分布:分布范围包括红海和查戈斯群岛(ChagosArchipelago,印度洋中部)一带海域

气候带:热带,北纬31度和南纬7度之间生物特征成鱼体呈黄色至橙黄色,背部颜色较深

眼睛后方具一镶黑边之白色半环带,向下延伸至鳃盖下方;背鳍中段至肛门间另具一较窄的镶黑边之白竖带

身体各鳍与体色一致或稍淡

红海双带小丑与查戈斯双带小丑(Amphiprionchagosensis)较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体色偏橙色,而前者则偏黄色

此外,后者的体型较长而窄,而前者则较短而宽,不难分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4cm习性:栖息于泻湖和外礁区水深1~30米之间的水域,通常成对生活,行一夫一妻制

补充说明:红海双带小丑属常见鱼种,价格比其他双带小丑稍高

大堡礁双带小丑中文名:大堡礁双带小丑俗名别名:双带小丑、新娘英文名:BarrierreefAnemonefish拉丁学名:Amphiprionakindynos命名者,年份:Allen,1972地理分布:分布在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澳大利亚东部(大堡礁和珊瑚海,以及新南威尔士北部)、新喀里多尼亚以及罗亚尔特群岛(LoyaltyIslands)一带海域

气候带:亚热带,南纬10~32度之间生物特征形态特征:10~11条成鱼体成棕褐色,眼睛前方灰红色

眼睛后方具一镶黑缘至白色宽环带,背鳍中段至肛门间另具一镶黑缘之白环带

背鳍棕褐色,胸鳍、腹鳍和臀鳍均为棕黄色,尾柄和尾鳍白色

大堡礁双带小丑与阿氏双带小丑(Amphiprionallardi)以及太平洋双带小丑(Amphiprionchrysopterus)较为相似,而后两者则为黄黑色;在体中央的白带方面,前者为跨越背鳍的环带,而后两者的白带只达至背鳍基部,并不向上穿越

除此之外,大堡礁双带小丑与其他双带小丑族群的最大区别在于尾鳍的颜色,前者为一致白色,后者则为黄色,很容易分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9cm习性:栖息于泻湖和外礁区水深1~25米之间的水域,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

查戈斯双带小丑中文名:查戈斯双带小丑英文名:ChagosAnemonefish拉丁学名:Amphiprionchagosensis命名者,年份:Allen,1972地理分布:分布在西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仅在查戈斯群岛(Chagosarchipelago)一带海域

气候带:热带,南纬5~7度之间生物特征形态特征:10~11条成鱼体呈橙黄色,查戈斯双带小丑与红海双带小丑(Amphiprionbicinctus)较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体色偏橙色,而后者则偏黄色

此外,前者的体型较长而窄,而后者则较短而宽,不难分辨

体形尺寸最大体长11cm

猜你喜欢: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 招商加盟
  • 招商加盟
招商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