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客服热线 137 1887 1048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动物法律 动物法律

花蚀:武汉人的神秘邻居,有点萌[动物法律]

发布时间:2024/7/19 10:11:46 

宠物之家是宠物类网站,该站主要编辑一些宠物饲养、繁殖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的文章,(花蚀:武汉人的神秘邻居,有点萌[动物法律])分享与宠物共处生活的点点滴滴。展示宠物出售,宠物食品用具、宠物医院等商家。邀请法律专家对宠物全过程中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愿做家长们在和宠物生活的过程中的相随着。

  我来说下这个问题。

  其实猫科动物进化的攻击性那么强,但是也有缺点。

  有一得,必有一失,不可能进化出大爪子 尖锐的牙齿,还胆大 那就不公平了。

  据我多年饲养大型猫科的经验来说,无论是狮虎豹还是美洲狮美洲虎,或是猎豹类的猫科。

  甚至更小型的猞猁,渔猫。

  相比犬科 熊科 都有一个缺点 那就是胆小。

  这个胆小指的不是惧怕自己的敌手,而是容易被突如其来的东西吓到 从而产生应激的反应。

  就说说以前我们动物园的一只老虎,曾经被塑料袋吓得秃了头。

  老虎是女孩子 4岁 体重360多斤 西伯利亚虎。

  比较乖,从小是人工饲养大的 所以攻击性不是太强 总体来说比较安全。

  有一次我在虎舍给她喂饭,虎舍里有个塑料袋,皮皮就抓着塑料袋自己玩。

  结果爪子插进塑料袋里,拔不出来了。

  塑料袋哗啦啦响,皮皮认为有人在追她 吓得开始满虎舍跑。

  不停的看后面,不停的使劲跑,越使劲跑塑料袋越响。

  当时我早跑球了,太吓人了 虽然皮皮不咬人,但是真吓人啊。

  我当时隔着门用钩子勾了好久,才把塑料袋勾下来。

  一看,皮皮瞳孔放大,不停地喘粗气,眼睛无神。

  这种状态持续了3天,不怎么吃饭, 疯狂掉毛 头都秃了 不爱动,没精神。

  而且专门秃中间,变成地中海,瞒天过海的发型。

  后来我跟园长说,完了,皮皮秃了,怎么办。

  园长问我怎么搞的,我说塑料袋给吓秃的。

  最后我给皮皮花了70块钱,买了个大熊猫玩偶,皮皮天天抱着玩,好像忘掉了塑料袋的事。

  那时候天天喂皮皮母亲牛肉棒,很贵的,我记得好像6块钱一根。

  老虎也很爱吃香料的味道。

  最后毛也长出来了。

  其实理论上来说,如果各位野外能碰到狮子老虎,你们只要发出极其怪异的叫声。

  再来一段怪异的动作,猫科动物一般对没见过的东西戒心很重。

  一般都会退去 但是这个要看情况,真碰到饿急的,人家不会放过你的。

  但是只要你的动作够怪异,幅度够大,足以惊吓到猫科动物。

  至于如何吓跑狮子 我建议练习一下怪异的动作,最好双手放在头顶。

  把自己的身体展示的大一点,随后两个手疯狂的摇摆。

  一般的狮子看到这种情况,都会不知所措,随后可以趁机逃跑。

  更多关于动物的故事,可以看我这篇专栏,讲述了在动物园里与豺狼虎豹的爱恨情仇。饲养员的前半生

  开车过去,把老虎撞开,然后一看,母亲还有一口气赶紧送医院抢救,我做了好人好事,又是幸福的一天。

  然后,她女儿和动物园来找我了。我说甭客气,都是我应该做的,奖金打这个账户。

  动物园说,你涉嫌开车撞死老虎,要赔XXX万。

  我说我是为了救人,是紧急避险。动物园说,第一,你有证据证明当事人要你救了吗。他妈难道喊救命了吗?女儿补充道:没有。第二,你有证据证明情况危急到必须靠开车撞死老虎来避险吗?我们动物园扔一块加盐牛扒就搞定的问题,你非得开车撞死国家保护动物?

  我辩解老虎都扑到她妈身上了,不撞飞就要把她妈吃掉了。

  然后女儿拿出录音笔,显示录下了我刚刚的那句话。女儿说,你已经承认你的罪行了,老虎都扑倒我妈身上,你撞飞老虎自然也就撞到我妈。因此,我妈多处骨折,内出血,内脏划伤,最后不治身亡,与你开车撞她有直接关系。因此你必须赔偿我妈部分医疗费和丧葬费。

  我气的报警,结果小姑娘叫了几百个人堵我大门。

  警察来了大吼一声,你们干嘛!擅闯民宅吗?

  小姑娘脖子一梗,他撞死我妈,我和乡亲们要找他讨个公道,要赔X万。

  警察说,真撞死了?我看看死亡通知书。哎,我说小伙,算啦,死者为大,X万也不多,你赔给人家算了。打官司又花钱又花时间何必呢?

  动物园还在一旁嚷嚷,他还撞死了一只老虎!群情激愤,我百口莫辩。

  突然醒来,走神了,咦,原来我还没撞啊,好险好险,熄火睡觉。

  初中的时候,老师问过一个问题。一个火车快速开来,铁轨上有五个小孩玩。你有机会拉一个变轨器,让火车开到废弃通道上。废弃通道只有一个小孩在玩。

  然后问我们拉不拉,说这叫什么人性的考验,大家噼里啪啦谈论半天,还吵起来。

  因为影响我上课睡觉,老子拍案而起,说谁手贱拉变轨器就是故意杀人罪,老子不跟上刑场的傻子探讨人性。

  全场鸦雀无声。

  好吧,想不到这里这么多白宫幕僚,言之凿凿,仿佛亲眼看见小布什下令打掉飞机。

  同时我也发现我当时作为一个中二学生,跟美国政客有差距。

  这道题的正解是,眼睁睁的看着火车撞死五个小孩,然后赶跑那个废弃车道上玩耍的小孩,然后把变轨器拉向废弃通道,控制表情,记者和救援人员来的时候跪地嚎啕大哭。我已经不计较个人生死荣辱利益得失努力扳变道器了,为啥就晚一步啊!

  其实电车问题算什么人性的考验。你在高速公路上开大货车,突然蹦出一家五口冲上高速。刹车四死一残,不刹车五个全死。刹不刹车?这才叫人性的考验。

  我一个政法委的公务员还用得着诸位提醒法律问题?对老百姓而言但凡要闹到法律层面的事情,压根就不会选择做了。

  法条上应该怎样跟实际会怎样根本就是两回事,尤其中国基层法院的素质导致一审各种奇葩判决都有,然后二审才出来拨乱反正。至于二审有没有奇葩法官谁敢保证啊?

  例如某真实案例,缉毒警没绩效,就往出租车后尾箱扔了一麻袋毒品,然后把出租车司机当毒贩抓了。

  一审死刑,二审发现端倪,拼命核查清楚才大白天下。但是无辜的出租车司机已经当了三年的死刑犯嫌疑人。如果在机场上有人将毒品塞进了我的包里,在过安检时被查出来携带毒品。我该如何证明清白?

  所以一看看这个问题下的大律师们可不可笑?这种小伎俩根本没法栽赃,你给我几十万律师费,我保证让你脱罪。

  所以什么紧急避险,不掏个几十万请律师根本不可能讲的清楚。掏个几十万找律师帮我伸张正义我不如赔个几万拉倒。赔个几万拉倒我干脆不救拉倒。

  人家是无忧劫,讹到就是赚到,不要脸就行。而被讹的是生死劫,最好结果不过就是脱罪,还要浪费巨额的时间成本上法庭。

  你说,惹着个事干嘛?

  整个新闻比完达山一号丰富多了。

  先是花豹跑了,动物园说没跑。

  这叫跑了,但没完全跑。

  然后是找到了一只,跑了两只。

  这叫找着了,但没完全找着。

  然后是传出视频被狗咬死了,随后又辟谣没死,是被麻醉了。

  这叫死了,但没完全死。

  最后,搜救队说狗没咬花豹,是花豹咬了狗,但是流传的视频里几只梗犬很明显对着花豹一顿输出,旁边还有人在喊“咬死它”,

  这叫咬了,但没完全咬。

  按照这个形式流程及套路,我们可以猜测,该事件的最终结果可能是。

  “有人负责,但没完全负责。”

  大熊猫黑和白的配色,以及肥大的身躯和圆形的大脸吸粉无数,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也是中国的国宝。

  然而,除了世界各地的动物园里,现在的野生大熊猫只生活在四川、甘肃、以及陕西的原始森林中,种群数量也十分有限。

  好消息是,随着保护意识的加强,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一直在持续增长,2021年的时候从最初的濒危动物“降级”为易危动物。

  既然大熊猫的数量在持续增加,那么它们以后是否会迁徙到别的国家呢?

  

  熊猫的起源

  中国发现最古老熊猫的地方是在云南禄丰和元谋,这些古老熊猫化石的主人被称作始熊猫,时间可以追溯到800万年前。

  不过,在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的森林中,也曾发现过类似熊猫祖先的化石,而且时间可以追溯到1000万年前,所以熊猫的“祖籍”存在一些争议。

  

  古老的熊猫化石,图源:http://phys.org

  但是,现存的大熊猫来自于始熊猫的一个分支,没有太大的争议。

  始熊猫比现在的大熊猫要小许多,它们主要生活在中国的南部和中部, 而且从体型和牙齿上可以推断,它们并非主要吃竹子,更应该是杂食性的。

  

  图源:J. Patrick Fischer

  随着时间的推移,始熊猫家族不断壮大,它们开始分布到了几乎整个中国,甚至包括现在的越南和缅甸北部也有所分布。

  大约在200到240万年前,基因上的一个改变诞生了现代熊猫——它们的T1R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肉类鲜味受体丢失,熊猫彻底进入食竹时代。

  不过在此之前,从始熊猫开始,大熊猫的饮食应该就已经变得越来越倾向于竹子,基因突变可能只是对这种饮食的一种适应。

  

  熊猫是高度特化的物种

  食草动物的体型往往会更大,一方面是更大的身体可以更好地保持体温,从而降低新陈代谢,因为草的营养是有限的,必须降低消耗才行。

  所以,进入吃竹子的时代后,熊猫的体型开始变大,最终变成今天这种体型较大的熊。

  同时变大的还有它们的脸,这个其实也是对竹子饮食的一种适应,因为大圆脸是强大的下巴肌肉导致的。

  

  另外,熊猫的爪子也很特殊,看起来有6个手指头——一个“拇指”和五个爪子,它们的“拇指”实际上是一个改良的籽骨,目的是帮助它在进食时握住竹子。

  

  熊猫左前爪,图源:Momotarou

  虽然现在熊猫极其罕见,但其实由于熊猫的这些高度特化结构,让它们和史上最成功的野生禾本科植物之一——竹子绑定在了一起,让熊猫也成为了一种非常成功的动物。它们的身体特征甚至在过去200万年里基本没有发生太大改变,熊猫也因此被称作活化石。

  而在200万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和熊猫同一时期出现的生物已经灭绝了几轮都不知道了。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熊猫种群变得这么脆弱呢,只生活在中国的部分区域,而且只能靠我们的救济生活?

  

  这张照片是我在动物园拍的,熊猫在吃竹子,它们用“拇指”夹住竹子

  为什么大熊猫生活在中国?

  高度特化的物种,虽然能够很好地适应自己所在的环境,但是它们的缺点也同样明显——很难接受变化。

  众所周知,第四纪大冰期开始于200-300万年前,随着全球变冷,地球上的大多数生物都走到了尽头,而熊猫这种高度特化的物种要在这种环境下存活下来就更难了。

  

  当进入冰河时代后,欧洲的大部分地方都被冰雪覆盖,所以即便1000万年前欧洲存在过大熊猫(或者大熊猫祖先),它们在很早之前就消失了。

  在中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也是一样的,这些地方都发现了熊猫的化石,但也都非常容易在冰期时变得非常寒冷,不适合熊猫生存,毕竟熊猫的生存历史很长,总会碰到很冷的时期。

  由于秦岭和大巴山阻挡了北方的寒流,其南面地区受到冰期的影响比较小,所以熊猫这种高度特化的物种得以在秦岭以南一直存在。

  

  从中国的古籍记载来看,古代中国的南方(秦岭以南),大熊猫应该是普遍存在的。

  在中国之外,除了越南和缅甸的北部,熊猫的化石并没有出现在更南面的地区。

  原因应该是进入热带地区后,生物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凶猛的猛兽非常多,熊猫的生活习性很难在其中生存。

  虽然,熊猫曾经在中国的南方普遍存在,但现在只生存在于四川、陕西和甘肃一些地区,这个主要原因肯定是因为人类活动。

  人类是生态系统中非常强势的一环,熊猫很明显难以适应我们带来的破坏。

  

  现在野生大熊猫基本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在化石记录上并没有这么高,熊猫的化石基本出现在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为了躲避我们吧。

  事实上,由于人类活动,大熊猫的栖息地已经被完全划分成几个毫不相连的孤岛——现在它们应该是在25个孤岛(或山头)隔离的环境中。

  

  近代大熊猫之所以陷入灭绝危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种孤岛隔离的生存条件,让各个地区大熊猫的基因难以交流,最终导致近交衰退现象,比如出现生殖能力低下,幼体存活率低等等一系列问题。

  有了人类的帮助之后,许多方面都得到改善,所以大熊猫的数量增长是肯定的。

  那么,熊猫有可能迁徙到别的国家吗?

  随着种群的增长,熊猫会迁徙是必然。

  

  动物的迁徙其实目的基本都是差不多的,要么跟着水源迁徙,要么跟着食物迁徙,还有一种高端的迁徙——躲避传染病(早期人类的迁徙可能是这个驱动因素)。

  像熊猫这种不是群居——也就基本不存在传染病,也不是生活在缺水的地区,它们迁徙的唯一目的就是食物。

  其实,现在熊猫已经变得非常挑食了,在四川的大熊猫栖息地里,总共有216种野生竹子,但熊猫只吃其中的32种,而最爱的是冷箭竹。

  

  这些竹子有自己特定的生长海拔,为了吃竹子熊猫的迁徙也非常明显,但一般都是自下而上的迁徙,这是因为相对有营养价值的竹笋会在低海拔地区先长出来,然后才是高海拔地区。

  它们这种迁徙模式很难走出自己的孤岛,事实上,由于同一种竹子经常是一起开花,然后一起死亡,失去食物的大熊猫基本是饿死,而不是通过迁徙并找到新的食物点。

  就为了食物来讲,现在的大熊猫确实很难靠它们自己迁徙出栖息地,特别是它们已经被完全孤岛化了。

  

  秦岭的大熊猫和四川略有不同,AilieHM

  不过,熊猫依然保持着食肉的能力,准确地说吃竹子才是它们的副业,只是一不小心混成了主业,它们根本没有食草动物那样的双胃,所以它们对竹子营养的吸收能力其实很差。

  或许条件允许的话,它们可能重拾本能吧,如果这样的话,再排除人类活动因素,它们很可能走出现在的孤岛。

  但我也不认为它们有能力走出中国,毕竟从古至今它们基本就没有走出过中国,这是它们高度特化的身体结构导致的必然结果。

  

  图源:Momotarou

  最后

  大熊猫是非常独特和奇怪的动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大熊猫已经灭绝了,通过化石记录,我们估计很难知道这种熊99%的食物来源是竹子。

  虽然它们只吃竹子,看起来也很萌、很可爱,但其实它们的咬合力仅次于北极熊哦,而且在山地拥有快速奔跑能力——时速最快达40公里每小时,以及高超的爬树能力。

  所以,熊猫其实一点也不脆弱,它们在野外完全有能力生存下来。

  2018年,动物学家们在野外观察美洲狮时看到让人啼笑皆非的一幕,一头美洲狮在觅食时发现了一只挂在树上睡觉的树懒,作为美洲灵活性最强的猫科动物,美洲狮用了几秒钟就爬上了大树咬住了树懒的后腿,结果,这只树懒依然在睡觉,连头都没回,最终这只树懒被美洲狮拖下树吃掉了。

  作为世界上最慢的动物,树懒可以说是将“懒”发挥到极致了,即使在面对危险时,它拼尽全力地“奔跑”速度也只有10米每分钟左右(网上传言树懒一小时跑2.5米,简直离了大谱),这对于美洲狮来说仅仅是一个助跑跳跃的距离,这是因为树懒的前肢比后肢明显的要粗长,前后不成比例的四肢,让树懒爬行时只能靠两条前肢拖着后肢向前移动。

  除了移动速度超慢外,树懒甚至连吃饭都懒得吃,它们在树上吃着唾手可得的树叶,但是树叶放到嘴里它们甚至都懒得嚼,让唾液将树叶消化的差不多后再咽下去。

  不过,作为一种高度树栖动物,树懒一生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树上度过的,但是你可能没想到这货竟然有“洁癖”,每次拉粑粑它都要费力的怕下树,排在事先挖好的一个坑里,好在它运动量小,消化缓慢,平均4-8天才会下树一次。这比起同样高度树栖的考拉来说要讲究得多了,因为考拉除了在育儿期会将粑粑分出一部分来给小考拉外,其他都以“空投”的方式解决了。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种移动速度缓慢的食草动物,树懒凭什么活到了今天呢?我们一起来深入地了解一下树懒以及它们的生存之道。

  树懒靠什么活到了今天?

  树懒是一种纯正的食草动物,在它们的食谱中,只有低热量的树叶,而且移动缓慢的它们,即使被食肉动物捕杀,也不慌不忙,那么它们是如何活到今天的呢?有以下六个原因:

  01 偏安一隅。在自然界中,物种会有迁徙的习性,还有一些物种活动的范围非常广,而迁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尤其是对食草动物来说,因为它们要集群,更容易被食肉动物发现和捕杀,而且长距离的迁徙是会导致动物死亡率大幅度提升的,比如燕子每年的迁徙至少有1-2成死在了路上,而树懒就不同了,它们仅分布在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一生不会出雨林,这就避免了因为迁徙所造成的损耗。

  其次,如果一种动物的活动范围很大,那么自己暴露的风险也高,但是树懒就不一样了,它们一生只会在附近的几个树上生存,走的最远的路就是两棵相邻的树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大大减小了与食肉动物碰面的机会。

  所以,树懒的偏安一隅是它们能够存活至今的一个“法宝”。

  02 生存习性。树懒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树上度过的,除了一个星期左右一次的拉粑粑,树懒几乎是不会下树的,而树懒栖息的树并不是普通的树,而是一些平均高度在十几米的大树上,并且树懒通常会在树靠近顶端的位置。这种生存习性,避开了大部分地面上的捕食者,这也是它们存活至今的“法宝”之一。

  03 伪装。作为一种食草动物,尤其是偏独居的食草动物,懂得如何隐藏自己才能更好地活下来,而在这一点上,树懒就表现得非常的好。由于树懒生活在潮湿、炎热的热带雨林中,再加上它们又很少的移动,所以,一些藻类得以在它们的身上附着和繁衍。

  绿色的藻类布满了树懒的全身,给树懒提供了很好的伪装色,再加上它们通常是不动的,所以在树上与树皮、树叶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很难让猎食者发现。

  其实藻类与树懒属于互惠互利的,因为正是有了绿藻在树懒身上,树懒才不容易被发现,而正是树懒身上的树懒蛾死后的尸体能给绿藻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绿藻才能在树懒身上生存。

  04 不嫌难吃就来吃。人类是唯一一种吃遍了“山珍海味”的动物,只要是被人类发现的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就没有人没吃过的,这个现象不仅仅是在我国,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如此。同样的,在南美洲雨林中的土著也吃过树懒肉,据土著的表述,树懒肉非常的难吃,又腥又臭,肉质又柴。

  其实对于这个口感,我一点也不意外,作为一生处于能不动就不动状态下动物,而且还是一种以单一食物为食的,并且除了偶然在雨季泛滥时下个水其他时候一律不洗澡的动物,它的肉好吃才怪呢!所以,肉难吃让食肉动物极少会将其当成主要猎物,这也是它们能够存活至今的“法宝”。

  05 投入产出比。食肉动物在选择自己的猎物时,投入产出比是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因为食肉动物捕猎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而且失败的几率还在50%以上,所以,食肉动物尽可能在选择体型较大或者获取相对容易的猎物。

  而树懒绝对不是食肉动物猎物理想的选择对象,这不仅仅是它们的肉不好吃,还因为它们的捕猎难度和肉的多寡。

  树懒喜欢栖息在高大的树上,所以想要捕猎树懒要么会爬树,要么会飞,这就劝退了许多陆地上的食肉动物,毕竟爬树可是比奔跑还要消耗体力的,而且湿滑的树干一不小心还会摔下来。当然,美洲豹和美洲狮都是爬树高手,按理说它们捕杀树懒难度应该不大。

  但是,一只成年的树懒体重仅有5公斤左右,去除掉占比超过一半的厚长的毛发和骨头,剩下的肉也就只有1-2公斤了,费力的去爬树去吃一坨“小肉”,这显然是不划算的,因此,树懒对于美洲狮和美洲豹来说只是看到了,很饿的时候会去捕杀的对象,而不是主要猎物。

  在树懒生存的空间中,能够称得上天敌的只有角雕和森蚺,但是树懒很好的伪装,除非在移动时,否则角雕是发现不了它的,而森蚺的主要猎物在陆地和水中,树懒也是个“加餐”而已。

  所以,缺少针对性的天敌,也是树懒能够存活至今的“法宝”之一。

  06 防御。虽然树懒移动缓慢,但是它也是有一定的防御能力的,那就是它四肢上尖长的爪子,树懒的前肢上的爪子长度可达10厘米,经常性的抓握树干,让它的爪尖磨的比较锋利,当遇到天敌时,它们会用“慢动作”挥舞着爪子去反击,别看这个慢动作不起眼,一爪子抓伤也是会受伤的。

  树懒的现状

  树懒是一种古老的哺乳动物,它们早在几千万年前就开始了演化,到了如今它们凭借着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巨大差异,自成一个亚目树懒亚目(披毛目下两个亚目之一,另外一个是蠕舌亚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食蚁兽)。

  虽然如今的树懒亚目下仅有2科2属6个不同的物种,但实际上除了树懒科树懒属下的侏三趾树懒为极危(CR)外,其他树懒科的3个物种以及二趾树懒科的2个物种不是易危(VU),就是无危(LC),所以从整体上看,树懒家族在如今还活得挺潇洒的(树懒科和二趾树懒科最大的区别就是趾的数量,前者前肢三趾,后者二趾)。

  树懒虽然是出了名的慢性子,而且还是一种食草动物,但其实它们是有自己的生存法则的,它们能够存活至今靠的不仅仅是高度树栖、还有伪装色、肉少且难吃、捕猎消耗较大以及爪子的防御等等。

  所以,作为一种古老的物种,如果不是人为的对雨林的破坏,如今的树懒依然是无危物种。

  已经灭绝的和现存的当另当别论哟。

  泰坦巨蟒属下的唯一种塞雷洪泰坦巨蟒T. cerrejonensis是已知史前最大的蛇哦,虽然被称为“蟒”,但更准确的说是“蚺”,属于蟒蛇科的蚺亚科。

  这家伙生存在大约6000万年前的热带雨林。
塞雷洪泰坦巨蟒的脊椎化石。哇,有了这个发现和研究,在Nature上发表,诶瑞巴得都走上了学术研究的巅峰。

  说起来,森蚺大家都知道吧,可谓是现今最大的蛇啦,能重5、600斤,说是体长最长能达10米(但有记录的只能长到6、7m),但是它的脊椎骨和塞雷洪泰坦巨蟒的脊椎骨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左边是森蚺的脊椎骨,右边是塞雷洪泰坦巨蟒的,真是对得起巨蟒二字呢。

  啊,还没说复原后这家伙的体长和重量估计呢。体长十几米长,能达15米,体重能有一吨多,身体最粗的part能有1米粗,鹅妹子ing!

  好家伙,这要搁在古新世中后期能评上世界最大食肉动物吧......说是顶掠也没毛病~~~~~~
化石复原模型。

  也正是因为它惊人的体重身形,合理推测它平时就爱宅在所在栖息地的河流里面呆着——毕竟水有浮力嘛,相当于托举了一下,就是舒服~~~~~~

  复原图来一张:
展览模型vs人。

  说起来,给这家伙复原的颜色都是棕灰棕灰的——原因是科学家推测这种颜色更方便它在热带雨林的泥泞河流里搞伪装~~~~~~

  根据它的上颚和牙齿,科学家推测它的主要食物是吃鱼(那时候嘛,就是肺鱼之类的),除此之外,也会吃其他爬行动物啦、鳄鱼啦、鸟类啦之类的。
复原图,盘鳄鱼中。盘巨龟自然也应该不在话下呢。

  我假想了一下,泰坦巨蟒和尼罗鳄打架的场景。。。。。。感觉尼罗鳄会被虐成渣渣呐!!!
躺平的尼罗鳄:潇洒不是摆烂,是我自信的状态。/doge

  尼罗鳄平均体长3m多、平均体重近400kg,一条泰坦巨蟒的体重约等于3、4条尼罗鳄,再加上泰坦巨蟒那个长度——如果泰坦巨蟒用盘和压的方式,缠绕住尼罗鳄制服不是来得轻轻松松?也许尼罗鳄很快就会窒息叭......

  敲黑板啦,冷知识:为啥它能长这么大咧?

  那我先来问一个问题噢,为啥世界上最大的蛇生活赤道周围嘛?为啥大型蛇都遍布在温暖的地方嘛?

  泰坦巨蟒所生活的6000多万年前的热带雨林,气温是比较高的哦。像它们这种变温爬行动物,体温取决于环境的温度。温度越高,那自然新陈代谢的速度就快,那就可以好好长身体啦,所以就会长得很大。

  答案是不是很简单!!!哈哈哈。

  一只美洲狮在捕猎大角羊的过程中,和猎物一起纵身摔下山崖,坠落至死。

  最终捕食者和猎物命丧于悬崖下方的公路上。没有生命迹象的美洲狮的嘴里还含着大角羊的毛发。而因为剧烈的坠落撞击,几米外的大角羊的一只角也与头骨分离。
一只美洲狮和一只大角羊的尸体在公路上被发现

  这个惨烈的事故最先由一名网友揭露,他或她发邮件给http://OutdoorLife.com的编辑Andrew McKean,2009年5月。

  寄给McKean的电邮中写道:

  我哥哥去蒙大拿拜访一个朋友,途径游玩冰川国家公园。看到了这一幕时他们正在一条封掉的道路上徒步。很明显美洲狮和大角羊在山上厮杀,在搏斗的某个时刻它们摔死了。特别注意山狮的嘴,嘴里还咬着羊皮!!!!(原文)“My brother was visiting a friend in Montana and touring through Glacier National Park. They were hiking up a closed road when they came upon this scene. It is evident that the mountain lion and bighorn sheep were fighting on the mountain and fell to their immediate death sometime during the struggl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mouth of the mountain lion—it still has sheep hide in its mouth!!!!”
山崖、公路全景

  邮件中提到的冰川国家公园,位于美国蒙大拿州落基山脉的荒野地区,面积广阔1583平方英里。冰川的移动雕刻成现今的山峰和山谷,一直延伸到加拿大边境。在700多英里(约11267千米)的徒步小径中,有一条小径通往风光绝美的隐湖(Hidden Lake)。其他户外活动包括背包旅行、骑自行车和露营。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从山羊到灰熊... ...

  在自然界中拍摄到的健康的大角羊和美洲狮:
大角羊Bighorn Sheep,在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也有分布

  
美洲狮Mountain Lion,也叫cougar。大型猫科动物,广泛的分布于美国15个州和加拿大的育空等地区,自然栖息地是有岩石和森林分布的陡峭山谷。我有幸在亚利桑那州的大峡谷亲眼见过。

  下面的近景比较血腥,大家酌情观看

  .

  .

  .
剧烈的坠落,把大角羊的巨大的角撞断飞到一边

  *有朋友问到大角羊失去角后为什么会有类似“血柱”的东西,我查了一下,涨姿势了:

  与有蹄类动物(鹿和麋鹿)不同,大角羊公羊在出生时就开始长角,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会继续生长。它们不会像有蹄类动物一样(定期)脱落鹿角。相反,它们的角会一直长到动物死亡。

  每个角内都有一个活的核心,在坚硬的鞘下提供持续的血液流动。角是由角蛋白制成的,与指甲和蹄子同材质,是一种快速生长的物质。
投稿者同时也发了一张估计它们坠落的悬崖的仰视图

  关于真实性!

  我第一次是在徒手攀岩大神Alex Honnold参加的一个播客中听说的。

  而首次披露这个故事的http://OutdoorLife.com作者提到:

  在我们网站的最早阶段,我们很难完全去证实或去质疑这个与图片有关的故事。几年后,一些小网站确实发现了这个故事,近十年后,这一系列图片甚至出现在Reddit的一个帖子上。我把这看作是户外生活网站最初几年的其中一个冷案之一,但也真正提醒了我们捕食者和猎物的关系是多么残酷。(原文)During those early days of our website, we were never able to fully verify, or discredit the story that went with the images. A few smaller websites did pick up the story years later and the series of images even popped up on a Reddit thread almost a decade later. Consider this a bit of a cold case from the first years of OutdoorLife.com, but also a truly remarkable reminder of how brutal the predator-and-prey relationship can be.

  也许事到如今我们无法去深究这件发生在多年以前的自然界的事故,但是山野的美丽与残酷总是相伴相随。作为攀岩爱好者和向导,与山野为家这么多年,听着郊狼的叫声和繁星点点的夜空入睡、在光滑的岩壁上被风吹雨打、将同伴从冰裂缝中解救出来、用没有知觉的双手挥镐继续向上... ... 我学会的最重要的一课是:

  我们要随时保持敬畏。

  就像每次出发我总会说的,也祝愿大家:

  BE SAFE AND HAVE FUN!

  ref:https://www.outdoorlife.com/photos/gallery/hunting/2009/05/death-dive/

  /

  一位奥运会顶级滑雪运动员能否从珠峰顶安全地滑下来?带着狗狗去户外,需要准备什么?「徒手攀岩」Alex Honnold与「黎明墙」Tommy Caldwell,谁更厉害?高海拔 l 攀岩、登山前的体能训练

  写文不易

  请用关注、分享,或打赏支持

  谢谢!
写文,供养攀岩

  「Chenchen在荒野」文章皆为个人原创,请勿在未经作者允许情况下私自转载或发表

  说起凶残来,怎么能少得了雀形目猛禽,鸟界屠夫,挂尸行为艺术家,老鼠见之丧胆,鸦科闻之落泪的"鸟中之虎"伯劳呢?
谁喊我?

  伯劳是雀形目的小型鸟类,共有25种,身长只有16~31厘米,最大的种类体重也就100克出头。最大的楔尾伯劳只有喜鹊的一半大。较小的虎纹伯劳跟麻雀差不多。不过,身长体重这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怎么能阻挡住一颗想当大佬的上进之心呢?伯劳以凶猛彪悍闻名,除了主食昆虫之外,它的食谱包括但不限于:

  青蛙:
妈妈我上天了,晚上不用等我吃饭了

  蜥蜴:
天上的风,有点冷

  老鼠:
基操勿6

  蛇:
辣条谁不爱呢?

  麻雀:
咱们不是说好了,雀形目不吃雀形目吗?

  如果说,捕食比自己小的动物也不算什么本事的话,面对比自己大一圈的动物,伯劳也毫无畏惧之心,照样把它们写进食谱。比如下面这些伯劳捕食的冥场面:

  跟自己差不多大的乌鸫:
我觉得我还能抢救一下

  以蛋闻名的鹌鹑:
我不用抢救了

  比自己大一圈的斑鸠:
斑鸠是鸟类中有名的战五渣了

  有自己一个半大的秧鸡:
体型大的意义就在于顶饱

  除了食谱惊人,伯劳本身也是一种性格凶猛的鸟儿。"小猛禽"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它常常主动攻击别的鸟,即使面对比它大的鸟也毫不畏惧,甚至可以跟鸦科大佬喜鹊打得有来有回。

  不过,有一说一,在自然界,体型上的差距是很难弥补的,尤其是遇上体格大了一倍,好勇斗狠不逊于伯劳的喜鹊。伯劳一般是打不过喜鹊的,但这并不妨碍伯劳与它们过上几招。"不知道什么叫怕",是伯劳刻在基因里的底色。
喜鹊:看我的无影脚!伯劳:呵,没在怕的

  伯劳还有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劣习",喜欢挂尸体。伯劳有着跟正经猛禽很像的尖利的喙,通过啄食将食物吃掉。而它们的脚很细小,无法像鹰隼一样用爪子抓着食物进食,因此需要找个地方固定食物。它们把食物串在树枝上,既方便进食,也能防范敌人,跟豹子把食物拖上树的思路差不多。伯劳没有嗉囊,需要频繁进食。挂树上也是一种方便的储存方法(图片过于血腥,就不往上放了)。

  伯劳属于雀形目,在分类其实属于鸣禽,善于鸣叫。它会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把它们骗到附近再捕食。又聪明又凶残,就问你怕不怕?

  伯劳是种候鸟,冬天会飞到南方过冬。梁武帝萧衍有首诗提到伯劳的迁徙:"东飞伯劳西飞燕, 黄姑织女时相见。"这也是成语"劳燕分飞"的由来。

  古人不喜欢伯劳,认为它怪异,凶残。但伯劳是种忠贞的鸟,它们通常是一夫一妻制的,会共同抚育后代。带有"爹妈buff"的伯劳夫妻更是战斗力惊人,面对掠食者通常会拼命保护幼鸟,死战不退。在食物丰富的时候,雏鸟的离巢率能达到90%以上,绝对算得上尽心尽力,"铁汉柔情"的优秀父母了。

  什么?你说伯劳不呆萌?

  那牛头伯劳第一个不乐意了。
看我的睿智眼神

  灰伯劳表示,自己只是萌,可不呆。
谁还不是个小肥啾呢

  栗背伯劳说,其实我眼睛很大的。
偶尔思考鸟生:我是谁,我在哪,待会儿吃啥

  有一个“搞笑野生动物摄影比赛”(Comedy Wildlife Photography Awards)。2022年的比赛,有来自85个国家的5000张参赛作品。2022年搞笑野生动物摄影比赛

  Not so cat-like reflexes,一点儿也不像猫科动物的反应

  非洲塞伦盖蒂大草原。

  一只3个月大的小狮子从树上掉下来的照片被评为2022年搞笑野生动物摄影比赛的总冠军。小狮子原本是想从树上爬下去,却不小心脚滑摔了下来。

  摄影师:Jennifer Hadley

  Misleading African viewpoints,发生在非洲容易引起误解的一幕

  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

  一只鹭鸟要被张着大嘴的河马吃掉?其实不是的,这只鹭鸟正停歇在河马背上时,背后的河马刚好打了个哈欠。

  摄影师:Jean Jacques Alcalay

  Say cheeeese,喊茄~子

  亚速尔群岛附近。

  两只有着“厚嘴唇”、“大门牙”的鱼正对着镜头摆pose。

  摄影师:Arturo Telle Thiemann

  Talk to the fin,有什么事儿和我的鳍说吧

  马尔维纳斯群岛海滩。

  两只企鹅正在闲逛,其中一只企鹅抬起头、伸出“手”,一脸傲娇“我生气了,不想和你说话”。

  摄影师:Jennifer Hadley

  I CU boy,孩子,下次见

  一只猫头鹰正从管道中探出头来,还冲着镜头眨了下眼睛,好像在说,下次见。

  摄影师:Arshdeep Singh

  Football dream,足球梦

  加拿大安大略省。

  一只库柏鹰正在努力地练习自己的控球技术,显然它也有一个足球梦。

  摄影师:Jia Chen

  It's all kicking off,开打了

  澳大利亚昆士兰Cape Hillsborough沙滩。

  两只正在搏斗的袋鼠。

  摄影师:Michael Eastwell

  Hello everyone,大家好

  一只可爱的浣熊,正在打招呼。

  摄影师:Miroslav Srb.

  Monkey wellness centre,猴子健康中心

  柬埔寨的一座寺庙附近。

  一只猴子正放松地躺在地上,另一只猴子则在旁边细心地照顾它。

  摄影师:Federica Vinci

  Pegasus, the flying horse,传说中的飞马—珀加索斯

  当蓝牛羚靠近赤颈鹤的窝时,会被它张开双翅攻击驱赶,从正面看像是蓝牛羚长了翅膀。

  摄影师:Jagdeep Rajput

  Excuse me...Pardon me,不好意思,借过借过

  美国华盛顿州胡安妮塔湿地。

  一只小鸭子正摇摇摆摆地经过“乌龟桥”。

  摄影师:Ryan Sims

  Jumping Jack,开合跳

  一只红松鼠在雨中跳跃,四周是飞溅的雨滴。

  摄影师:Alex Pansier

  Tight fit,别挤了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公园里。

  一只幼年猫头鹰正满脸好奇地挤在洞口向外张望,而它身旁的妈妈则一脸嫌弃......

  摄影师:Mark Schocken

  Uncomfortable pillow,不舒服的枕头

  摄影师:Andrew Peacock

  Romantic 浪漫

  摄影师:Valtteri Mulkahainen

  Barf,要吐了

  摄影师:Paul Eijkemans

  The Wink,抛媚眼

  摄影师:Kevin Lohman

  Three-headed (“Kerberos”),三巨头

  摄影师:Paolo Mignosa

  要说呆萌而凶残的动物,那就不得不提各位熟悉的瓢虫Coccinellidae了。
一只乖乖待在我手上的红胸黑瓢虫 Synona consanguinea

  不过,一般来讲,野生动物是表里如一的。因为,动物的身体结构绝大多数都是严格为了生存需要服务的。如果一只动物习性凶猛,那么它外观大概率也是比较帅气或可怕的,它们总是会有用于捕猎的锋利爪牙或毒针,要么肌肉发达要么行动敏捷。

  但瓢虫不一样,作为严格的捕食性动物,瓢虫看上去长得挺呆萌呀?

  不过当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瓢虫不仅是外表呆萌,习性方面也挺呆萌的;
一只误入我的房间,看起来有点委屈的 四斑裸瓢虫 Calvia muiri

  我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看到一只昆虫的体型圆溜溜的、腿很短,那它肯定是移动迟缓,不善奔跑,不能追捕猎物的昆虫…

  而瓢虫;……的确不善奔跑,也不很擅长飞。

  当瓢虫遭遇了天敌时,它们倒是会展现截然不同的另一面,

  它们,会以肉眼所不可及的超高速度

  躺下装死
受到我的惊吓,躺下并缩起腿来装死的红颈瓢虫 Synona melanaria

  显然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掠食动物风范。

  等等,你说我们在谈凶残的动物……那么,瓢虫的凶残一面在哪里呢?

  首先,作为实打实的捕食性动物,这些瓢虫亚科的成员的确吃肉,其中比较厉害的,如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成虫一天就可以杀死一百只以上的蚜虫。

  作为教科书式的天敌物种,可不是浪得虚名。
正在恰蚜虫的异色瓢虫。来源可以看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euuK9ZSu4

  长相呆萌显然是因为,瓢虫作为捕食者,它们的猎物本来也跑不快,也没有什么反抗能力,用不着什么大杀器。

  而圆溜溜的光滑身材可以确保它们在恰蚜虫自助餐的时候不会轻易被那些烦人的蚂蚁打扰。蚂蚁咬它们的鞘翅都打滑,只能尝试咬腿,而瓢虫腿短。

  不过呢,回答还没结束。要是单单作为肉食动物就能称得上“凶残”,那就没意思了。

  瓢虫可不仅欺负蚜虫,它们很乐意欺负其它移动迟缓或不能动、可爱呆萌的小动物。

  那就是……瓢虫自己。瓢虫是非常著名的同类相食(Cannibalism)动物。
一只红肩瓢虫Harmonia dimidiata在吃瓢虫的卵

  对他人狠可算不得凶残。哪怕看遍野生动物,毫不犹豫对同类下手的能有多少?
异色瓢虫正在恰弟妹的蛹

  成虫不吃成虫,因为成虫比较硌牙,营养也比较少,没意思。但幼虫比成虫更凶残:
异色瓢虫幼虫正在分食它们的低龄同类

  这些瓢虫的整个生长过程都十分残酷,成虫产卵时从来不会评估植物上蚜虫等食物的丰富程度,而是尽量多产。幼虫常常在食物耗尽后手足相残,较年幼的自然是首当其冲被杀死,而已经化蛹的个体因无法移动,也免不了被晚来一些的幼虫吃掉。

  除了营养,瓢虫还会掠夺同类身上的毒素;这就是为什么成虫也会对卵、幼虫和蛹下手。

  瓢虫的血有毒,这是它们艳丽警戒色外观的底气。毒性越强的个体越安全,竞争力越强。而若要增多体内毒素的含量,最有效的方法自然是从同类身上夺取。

  等等,这些说的好像都是异色瓢虫,或至少是同属的。总之异色瓢虫特别凶残就对了。

  除了凶残外,异色瓢虫体型大、食量大、适应性很强。呆萌的外观掩藏不了它们可怕的本质。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凭借强大的适应力,是国内大多数地区能见到的最常见的瓢虫,有心的话你也可以自己观察一下哦。

  不仅如此,异色瓢虫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瓢虫。作为天敌物种引入后,它们迅速成为了北美、欧洲、非洲和新西兰最常见的瓢虫。它们的“同类相残”不仅限于严格的同种,引入地的原产瓢虫也是它们的下手目标。称为生态杀手也不为过。

  我们应当庆幸,这种世界著名的恐怖入侵物种,在我国是原产动物,对我们来说是可靠的天敌物种。它站在我们这边。嗯。

  动物的保命技能可太多了,能繁衍至今的动物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压箱绝技

  今天就给大家来个葫芦娃七兄弟版的动物保命绝招介绍吧!ᶘ ᵒᴥᵒᶅ

  大娃:变大!

  让自己的体型变大或者看起来变大,从而恐吓敌人或是避免自己被吃掉,在动物间算是常见技能

  最著名的当属河豚,会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吸气膨胀,使潜在的捕猎者吃不下自己ᶘ ᵒᴥᵒᶅ

  唯一的问题就是容易被人拿去刷鞋_(:_」∠)_

  类似的,蟾蜍被抓住或是感觉到危险的时候,也会吸气膨大身体,让自己变大,恐吓敌人,或者使捕食者(尤其是蛇)无法把自己吞下去

  圆滚滚呱!

  二娃:千里眼&顺风耳!

  说到这个首推狐獴!天生的精锐哨兵!

  狐獴是一种群居的、极擅长放哨的食肉目动物,生活在非洲的沙漠地带

  一群狐獴生活在一起,平时会派哨兵站岗,一旦发现任何危险,哨兵会发出警报,随后整群狐獴瞬间逃进洞里

  论千里眼顺风耳,狐獴可是专业的ᶘ ᵒᴥᵒᶅ

  三娃:铜头铁臂,刀枪不入

  身披铠甲,防御专精的动物就更多了,比如看着就吓人的鳄龟
鳄龟

  比如穿山甲和犰(qiu)狳(yu)

  比如各种螺和贝
沟螺/channel whelk

  比如叶甲科的铁甲(Hispa spp.)
铁甲

  比如螃蟹和它的亲戚们

  ↑酷炫的刺铠虾(Munida spp.)

  谁家还没副变身铠甲呢ᶘ ᵒᴥᵒᶅ

  四娃:喷火!

  会喷火的动物就少了,目前我想到的只有投弹手甲虫(Bombardier Beetle),它能喷射高达100°C的化学物质攻击敌人/猎物

  这要是被喷一下超疼的!

  五娃:吐水!

  这个当属射水鱼/Archerfish (Toxotes spp.)了!

  会发射水箭炮击落飞虫的鱼你见过么!

  用水箭炮捕猎,吃饱了避免饿死,也算是保命绝招吧?

  觉得不够贴切的话,还有一种危机关头会用眼睛喷血击退天敌的角蜥蜴(Phrynosoma sp.)。

  就是看着都疼…

  六娃:隐身!
六娃

  是不是只要长成透明,别人就看不到了_(:_」∠)_
透明的水母

  水生环境中,几乎透明的物种还是不少的_(:_」∠)_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长得和周围环境一模一样,融入环境中就相当于隐身了!
叶海龙

  七娃:有挂!

  会用挂的野生动物其实也不少,比如寄居蟹会在壳上种海葵,然后用海葵的毒刺来御敌和捕猎

  寄居蟹太喜欢自己的海葵了,甚至每次换壳的时候,都会把海葵移植到新的壳上
寄居蟹换壳

  类似的,花纹细螯蟹 (Lybia tessellata)也会拿着海葵当拳击手套来防卫自己
加油加油!

  我花纹细螯蟹没有开挂!

  先写到这吧,如果喜欢的人多的话我再更吧_(:_」∠)_

  ©犬君拌汪酱 打游戏从不开挂的小说生态狗

  喜欢的话来个点赞分享关注三连吧谢谢!!!

  除猫科以外各科只出一个,均重(体重40%~60%)极限(体重前10%)

  1.非洲象10

  草食三巨头,成年的非洲公象在陆地上除人类没有天敌,哪怕是亚洲母象都和犀牛,河马是一个级别的。

  2.白犀8

  草食三巨头,明显逊色非洲象一个阶,在陆地上来讲的硬件比河马强不到一个阶的。

  3.河马7

  草食三巨头,不解释了

  4.北极熊5.5

  草三巨头以下无敌,比河马弱一个小阶,肉食第一。熊科第一,和最大的亚种棕熊比,极限对极限稳赢,平均对平均有悬念但还是占优势。

  5.湾鳄4.5(浅水5)

  爬行类第一,在浅水(1~1.5m)棕熊都不是他的对手。其他鳄鱼不敢说,但湾鳄在陆地上也是稳压狮虎一筹。

  6.美洲野牛4.5(或白肢野牛)

  草食类老四,如果单挑的话,美洲野牛和白肢野牛差不多55开,但要是跨物种打其他动物,美洲野牛的爆发力会给他带来更大的优势。

  7.长颈鹿4

  食草类老五,体重比美洲野牛稍大一点,不过身体构造和硬件儿差美洲野牛不少。非洲狮几乎没有单杀成年雄性长颈鹿的可能。但是极限的虎王还是有一丝可能。

  8.孟虎4

  猫科老大,虎王级别,有概率可以击杀非极限(不等于均重)美洲野牛,或者均重非潜水湾鳄。体重,硬件,咬合力,后肢力量(可短暂站立)比非洲狮略强。但无法稳胜非洲狮。KZT-085上几乎可以碾压狮王。

  9.非洲狮4

  猫科老二,略弱于猛虎,极限对极限大概37开吧,均重46开。

  10.美洲豹3

  猫科老三,硬件不比狮虎弱,但体重不如。

  备注:银背大猩猩就不要提了,明显打过不了斑鬣狗和花豹这一阶级。极限对极限比人类强的有限,体重极限也就在200kg左右(非人工饲养),平均150kg左右。力量肯定大于人类,但没有任何格斗技巧,一拳下去不一定比泰森拳头大。而且大猩猩的主要杀伤手段还是靠撕咬,再加上人类格斗技巧不止拳击加上摔,柔,绞,踢,膝,肘。让让铁血纳甘诺练习半年与猛兽的格斗技巧,能过掉60%以上的银背。

  统一回复一下在棕熊和北极熊的问题上。同体中下,我不否认棕熊的硬件更好。但是对于同一个科的动物,体重永远是衡量战力的最重要标准,当然不是唯一。棕熊的平重400kg,极限750kg,而北极熊的平重550kg,极限1t。其中相差整整所以说平均对平均还有的打极限,对极限根本没得打。250kg的差距绝对不是什么战斗技巧可以弥补的。所以说你500kg的棕熊打败550kg的北极熊并不会对两者的战力有什么影响。因为棕熊并没有100kg以上的越级杀能力。在非洲野牛和美洲野牛的问题上就更没有什么可说的。体重,力量,硬件儿,速度美洲野牛全面碾压,同种族之间也就印度野牛一拼,要是跨物种的话牛科真的只能拿出美洲野牛在森蚺和美洲豹的问题上,我确实对森蚺有所高估。我也做出了调整。不过我相信在浅水死斗,森蚺依旧和美洲豹有的一拼。

  嘿嘿嘿,要说这个的话,我又要不困了!!!

  曾几何时,我用知乎不过是想跟大家分享大自然的萌与美好;而如今,我只想带你们一起理解一切(*°ω°*)ノ"

  准备好了吗?准备好的话我可又要放图了!!!

  (注意:本文兼具克苏鲁风大图与硬核专业科普,观看时请确保san值大于0)

  

  F

  B

  I

  W

  A

  R

  N

  I

  N

  G

  如果感觉san快掉光了的话……

  不要逞强!

  不要逞强!

  不要逞强!

  先给大家来段克苏鲁风的物种介绍吧三个月前,在为炼制进阶药水而收集女贞树汁时,我在叶子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卵我从未见过长成这样的卵,不过这也并不奇怪,毕竟我只是个魔药学者,而不是昆虫学者——当然,也可能是别的什么东西的卵
五龄幼虫 ©Alan Marson头终于不痛了,太好了,应该是新魔药起效了。笼子里的老鼠也终于不叫了,它们安静了下来对了,之前树上的那些大虫子不见了…我感觉有什么东西在看我

  …老鼠臭了

  …在看我

  …我

  …太棒了我逐渐理解一切

  ↑箩纹蛾/Brahmin moth,箩纹蛾科(Brahmaeidae)的昆虫,是一种大型夜行性飞蛾,可以长到巴掌大,翅展大约20厘米

  这是我见过的长得最克苏鲁风格的虫子!!!无论是浑身迷之触须状物体的幼虫,还是长大后的成虫,都透着浓浓的克苏鲁气息

  我觉得这玩意p都不用p,就可以去魔法少女小圆的片场表演魔女的怪物了
作为对比的原图

  我好喜欢箩纹蛾啊!是不是觉得超级带感啊!!!

  然后再给大家快速展示一些其它长得像怪物/克苏鲁风/让人掉san的昆虫

  灶马/穴螽,直翅目穴螽科Rhaphidophoridae,蚱蜢、蝗虫、蟋蟀的亲戚,地下室和洞窟的常客

  之前有知友不认识,喊这个“变异蟋蟀”,哈哈哈哈

  负子蝽/水鳖,半翅目负蝽科(Belostomatidae),一种水生的大型蝽,据说某些地方会吃它

  特点是有对大钳子,甚至能捕食青蛙

  口器是刺吸式的,捉到青蛙后会把口器插进青蛙体内,然后把青蛙活活吸干

  以及会把卵背在背上

  轮背猎蝽,半翅目猎蝽科Reduviidae

  背上仿佛长了个齿轮,赛博风昆虫

  再加上长长尖尖的刺吸式口器,啧啧

  鱼蛉/齿蛉,广翅目齿蛉科 (Corydalidae),大型水生捕食者,可以长到接近人巴掌大

  ↑成虫

  ↑幼虫

  无论是成虫还是幼虫,都长得非常掉san

  瓢虫幼虫,这个就不介绍了,成虫大家都认识

  但幼虫长得是真的像小怪兽

  草蛉/lacewing幼虫,会捕食蚜虫,然后把吃完的蚜虫尸体挂自己身上作为伪装

  ↑草蛉幼虫最爱吃蚜虫

  ↑然后吃完把蚜虫的尸体挂自己身上

  ↑以及其它各种猎物的尸体挂自己身上

  今天先更到这吧~其实还有不少长得像怪兽/让人掉san的昆虫

  如果喜欢的人多的话, 我再接着更新吧~~~ᶘ ᵒᴥᵒᶅ

  是不是看完都想多吃两碗米饭呢~~

  ©犬君拌汪酱 san值狂跌的小说生态狗

  喜欢的话给个点赞分享关注三连吧!!!

  【注:本文图巨多!所有图片都源于本人实景实拍,所有出境的手都是我的手!】

  来了!!!这道题我优势巨大!!!

  作为一个生活在美东,并且常年沉迷于出野外的生态狗,我在城市里见过的野生动物可太多了!!!

  我就把我在这边遇到的部分野生动物,按体型粗略地分成大中型(1种)、中小型(15种)、小型(10种)、微小型(10种),共计36种介绍给大家!!!

  大中型:

  1.白尾鹿
成年白尾鹿一家https://www.zhihu.com/video/1620694358113566720

  东北美这边白尾鹿太多了!堪称满地跑!

  因为太常见了,以至于我平时看到的时候都懒得拍照…

  比如我单位附近有片墓园,墓园周围很多地方没围栏,于是我经常开车下班回家的时候,看到墓园里有白尾鹿在人家坟头吃草…

  就,emmmmm

  中小型:

  1.赤狐

  赤狐在东北美还比较常见,毛色和大尾巴特别漂亮

  2.美洲秃鹫

  食腐动物,在这边很容易看到秃鹫在天上盘旋,找动物的尸体

  3.红尾鵟

  一种中型的老鹰,喜欢吃松鼠

  4.加拿大雁

  太常见以至于平时都懒得拍照

  喜欢吃草,成群在草地上的时候跟羊群似的

  基本相当于黑白配色的野生大鹅

  5.疣鼻天鹅

  很漂亮,湿地能见到

  6.环嘴鸥Larus delawarensis

  河边海边非常常见,喜欢站路灯上摆pose,喜欢翻垃圾桶和找人投喂,偶尔也打劫

  喜欢去码头整点薯条

  7.臭鼬

  和同事在葡萄园里遇到了臭鼬,我疯狂要凑上去拍照,被同事死死拉住

  同事:“如果你被臭鼬喷了一身,我绝不和你开同一辆车回去!!!”

  8.美洲旱獭(土拨鼠)
你的土拨鼠已掉线https://www.zhihu.com/video/1620693542946164736

  非常常见,看到人为活动多的地方,草地上有挖出来的大洞的话,基本就这玩意…

  呆头呆脑的

  9.白靴兔(雪鞋兔)
小兔子跳跳跳https://www.zhihu.com/video/1620688279120072704

  胆子很小的小兔子,不挖洞,是直接在草地上筑窝的,靠保护色和大长腿保命

  有次我不小心踩进兔子窝里,根本没看出来的情况下,一群小兔子四散跑开,直接把我看愣了

  10.箱龟

  相对常见的陆龟,会朝固定方向探索寻求配偶

  拿起来后,放回去时一定要对准拿起来前的朝向,不然会让它白爬一趟

  11.拟鳄龟(宝宝)
拟鳄龟宝宝冲冲冲!https://www.zhihu.com/video/1620693736462974976

  超凶!

  可以长得很大,然后一口一根人手指

  我也就敢欺负下宝宝了

  12.红耳龟

  也就是巴西龟

  在东北美这边其实也算入侵物种

  这只是我钓鱼的时候不小心钓上来的…

  13.锦龟

  本土淡水龟,扁扁的

  14.斑点叉尾鮰

  东北美最常见的鲶鱼,可以长得特别大

  腐食性,不是很好吃,我一般是直接丢回河里的

  15.斑点圆鲀

  河豚的一种,不过这种河豚没毒

  剥皮后,裹粉炸或者做汤,都挺好吃的

  小型

  1.东部灰松鼠(松鼠)
狂风中啃玉米的松鼠https://www.zhihu.com/video/1620692672909340672

  东北美这边的灰松鼠太常见了,家门口逛一圈能看到一打

  太多了以至于平时懒得拍照,一时间居然找不到照片emmmm

  我家门口就有几只常驻的松鼠,然后根据喂坚果时候的表现,我把它们命名为了胖虎、小夫和大雄——胖虎松鼠霸着坚果堆吃,小夫松鼠趁胖虎松鼠不在的时候偷坚果吃,至于大雄松鼠…

  胖虎松鼠不在的时候,通常是在追着大雄松鼠打…

  2.花栗鼠

  松鼠的亲戚,喂鸟器下面很常见

  松鼠爬上去偷喂鸟器的坚果吃,而花栗鼠站在喂鸟器下面等着松鼠吃掉的坚果

  3.鼯鼠/southern flying squirrel

  小小只的超可爱

  夜行性,所以拍照很难

  也会去喂鸟器上拿坚果吃

  4.美味优游蟹(蓝蟹)

  梭子蟹的一种

  清蒸、炒蛋什么的都很好吃

  5.束带蛇

  很温顺的小型蛇,无毒

  不过据说咬人很疼

  不过我是天气冷的时候遇上它的,天一冷蛇就萎靡不振

  6.池蛙

  淡水大青蛙!

  加不动了嘤嘤嘤嘤

  7.灰树蛙

  小树蛙

  靠保护色混日子

  还有各种鸟类:

  8.旅鸫

  美国版彩色乌鸫

  9.冠蓝鸦

  坊间戏称的朱雀青鸟中的青鸟,超级好看

  和喜鹊是亲戚,都是鸦科的

  10.鸽子

  太常见了

  微小型:

  1.小龙虾

  美国是小龙虾热点区域,全美洲没本土淡水蟹,淡水蟹的生态位全被小龙虾取代了

  2.寄居蟹

  海边抓到的,住在螺壳里,超萌

  3.黄蚬

  来自中国的入侵物种

  福州土著表示好吃!

  4.绿红东美螈(蝾螈)

  这边很常见的一种两栖动物,蝾螈的一种

  还有各种昆虫,我随便挑几个给你们看看

  5.虎甲

  我超喜欢虎甲!

  步行虫科虎甲亚科,金属光泽和大嘴巴超帅!

  6.地蜂

  蜜蜂的亲戚

  会在地上筑巢

  7.黑蜣

  一种甲虫,不是锹形虫

  8.幻影大蚊

  大蚊的亲戚,超帅

  9.卡罗莱纳螳螂

  好看的本土螳螂,被中国入侵的大刀螳螂欺负惨了…

  10.蝉

  一种知了

  彩蛋:
草泥马奔向我!https://www.zhihu.com/video/1620694671851843585

  农场里的羊驼和大羊驼镇楼!

  ↑美国这边会养大羊驼当农场的护卫

  啊啊啊啊又是超级长终于写完了啊啊啊好累啊!!!

  ©犬君拌汪酱 擅长和小动物们打交道的爆肝状态的疲惫的小说生态狗

  喜欢的话给个点赞喜欢分享关注四连吧!!!

  

  谷螟, 家里时不时从面粉里会跑出来的蛾子,但是其实这货的名字叫印度谷螟(学名:Plodia interpunctella),也作印度谷蛾、印度螟蛾等,全世界范围均有分布。虽然名字中有印度两个字,但是和印度的关系其实不是那么大。

  成虫的身体呈淡棕色,体长约1.5厘米。它的前翅为淡灰色,上面有黑色和棕色的纵向斑纹,后翅为灰色,无斑点。成虫的触角很长,可以达到体长的一半以上。仔细想了想,在有暖气的环境中,其实一年四季家里都有这种小虫子从厨房的角落里跑出来,当然春夏的时间会比较多,冬天的时候会比较少。

  谷螟幼虫是一种小型的白色蛆虫,体长约1-2厘米左右。它们的身体呈长形,中间膨大,两端尖细,表面有一层透明的皮肤。幼虫的头部比身体稍微宽一些,有黑色的口器和触角,能够咬碎谷物的胚乳。它们的身体柔软,能够在谷物中自由移动,通过不断吞噬谷物的胚乳来进行生长和发育。幼虫也被称为蜡虫,能咬穿硬纸壳、塑料等,因此有的密封容器并不能阻止此虫的传播。在幼虫期间,谷螟会穿梭于谷物中,喜欢在谷粒的胚乳中挖洞并筑巢,同时也会在谷壳上吐丝制造出一种粘结的丝网,将谷粒粘在一起。这种丝网的作用是保护幼虫,同时也使谷粒难以掉落,增加幼虫的觅食效率。

  谷螟的寿命一般为30-50天。它们的发育周期约为30-50天,其中幼虫期最长,一般需要21-28天。雌虫在产卵期间喜欢将卵粘在谷物的表面或缝隙处,一次可产卵150-300颗。而且这些卵也非常不易被察觉。

  而在厨房里,估计你也见到过他们的蛹的样子,会比较分散,在隐秘的地方比较多。

  但是谷螟繁殖数量大的话,会导致谷物变质、发霉、腐烂,会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他们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坐标北京东部,由于北京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好多我小时候见到过得的动物都回来了。当然也有很多我小时候从没见过的,下面分享下我在城市里拍到的野生动物。我不认识的动物会做标号,希望大佬科普
黑蚱蝉,北京地区最大的蝉 北京顺义某公交站拍摄

  有天清晨在公交站附近马路牙子上正在羽化的知了。这只知了可能正在赶时间倒时差,原本应该在晚上高处羽化的,不知道为什么在清晨马路牙子上就羽化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蝉羽化,也是因为这只不按套路出牌的知了,让它的很多同伴从此走上了不归路。它们用生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北京顺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拍摄

  蟪蛄:北京地区最小的蝉,伪装大师、俗称小热热儿,夏季听到的第一声蝉鸣一般是它
北京顺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拍摄

  斑透翅蝉:俗称鸣鸣蝉、乌英哇
北京顺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拍摄

  斑透翅蝉与蟪蛄的幼虫(知了猴)相似不好区分,中等体型,酥脆有嚼劲
你们说啥悄悄话呢?北京顺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拍摄

  黑蚱蝉幼虫:体型大 ,头部后有黑条 ,个大酥脆有嚼劲
北京顺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拍摄

  蒙古寒蝉幼虫:比北京其他蝉幼虫都小得多,颜色发绿,酥脆酥脆的
北京顺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拍摄

  两只深入交流的铜绿异丽金龟 :夏天晚上开着灯总会飞进屋里
北京顺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拍摄

  灰巴蜗牛:比较少见,我曾经怀疑过是能吃的法国大蜗牛幼体
北京顺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拍摄

  条华蜗牛:最常见,要么没有要么爬的哪哪都是
北京顺义彩虹桥上拍摄

  麻步甲:蜗牛克星 蜗牛:我谢谢你
北京顺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拍摄

  刺猬:小时候家附近基本都看不见,现在一年我至少会碰见一两次。一般刺猬身上会有肉瘤,其实是蜱虫,每次看见都觉得挺可恶的,刺猬自己弄不掉,我又帮不了它。害怕虫子的就别搜了。好奇心强又不怕虫子的宝宝可以搜下。
北京顺义城区某建筑工地拍摄

  棉蝗若虫:我小时候只见过一次,这是第二次见,在一块建筑荒地发现的,挺萌的
北京顺义北大沟林场拍摄

  棉蝗成虫:这个我小时候发现的那只是蓝色的,不知道是不是变异的。这种蝗虫看着很威武,但我总感觉没有东亚飞蝗霸气。东亚飞蝗也就小时候见到过,长大了只有在集市见过人工饲养的,油锅里喷喷香的了。
北京顺义城区某建筑工地拍摄

  中华剑角蝗若虫
北京顺义城区某建筑工地拍摄

  中华剑角蝗:我们小时候叫蚂蚱条,是我们小时候的顶级蚂蚱,能飞的老远,公的体型特小,这个是母的,油炸极品。小时候就比较少,后来曾一度消失不见,最近这几年又偶尔能见到了
北京顺义我工作的单位门前拍摄

  短额负蝗:低配版中华剑角蝗,也是母的大,公的小,母的总背着公的。生存能力强自小到大经常见
顺平南线拍摄

  蝼蛄:俗名蝲蝲蛄,爪子很有劲,而且会飞。听说能吃,但不敢吃
北京顺义城区拍摄

  斑衣腊蝉:俗名花大姐,小时候总舍不得放的虫子。时尚小达人,复古波波点+性感小红裙。幼虫会装死,现在幼虫很少见了,成虫偶尔能见到
我单位隐秘位置的荒地拍摄

  柑橘凤蝶幼虫:样子可爱,捏住的话会长两个犄角,犄角气味酸爽,一般生长在花椒树上
我单位隐秘位置的荒地拍摄

  柑橘凤蝶的蛹,最近几年才知道在有幼虫的树底下仔细翻就能找到
北京顺义潮白河畔拍摄

  柑橘凤蝶:从小到大经常能见到,但捉不到
北京顺义汉石桥湿地拍摄

  黄钩蛱蝶:这个最常见了,穿着小豹纹的花呼贴儿,从小到大一直都有
菜粉蝶,这个比较常见了 顺义滨河森林公园拍摄23.3.27更新

  各种叫的上名字,叫不上来名字的蝴蝶蛾子
北京仁和公园拍摄

  蜻蜓:有水的地方附近常见,不过也有不走寻常路,飞到没水的地方的。以前家这边有种特大个的绿色蜻蜓,现在看不到了
NO5 北京怀柔栗花沟拍摄 23.3.27更新

  豆娘:跟蜻蜓类似但小的多,颜值方面吊打蜻蜓好几条街,是种很优雅灵动的小精灵。交配时两只豆娘会结成心形(蜻蜓也会但有点不雅),跟蜻蜓一样是水质监测指示物种。水质不好就不会有豆娘和蜻蜓了。豆娘相对蜻蜓数量更少些。
北京顺义城区发现并拍摄

  
上面那只带回家后拍摄

  刚孵化没多久的螳螂若虫:这个估计大家都没怎么见过,可小了
工作单位宿舍拍摄

  大刀螳(公):比较常见的螳螂,能短途飞行

  公母有明显外形体型差异,很好区分
家中拍摄

  
家中拍摄,这只螳螂我是看着它长大的

  广斧螳:短粗力量型选手,比大刀螳夹人疼。公母长的类似,不好分公母
单位拍摄

  大腹圆蛛:小时候没见过,长大了时不时地就能看见,大的肚子个头有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这要小时候我估计会叫它肉墩子蛛蛛。
单位室内拍摄,这只蜘蛛不知道怎么进屋的

  狼蛛:小时候很常见,现在也很常见。以前看超能勇士里的狼蛛勇士很帅,以为狼蛛也肯定很帅,后来知道这就是狼蛛了,就这.....
NO11蜜蜂 顺义鲜花港拍摄23.3.27更新

  
NO12北京密云黄梁根映山红峡谷拍摄 23.3.27更新

  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蜜蜂和食蚜蝇 感谢下@辛夷的提醒,之前我一直以为都是蜜蜂。陷入知识的荒原了,求科普

  实际上大部分蜜蜂都是人工养殖的,但野外常见,凑凑数吧

  (食蚜蝇只有1对前翅,触角短,后足纤细,没有毒针,不会蜇人。而蜜蜂则有2对翅膀,触角较长有一个弯折的结构,后足是携粉足,粗壮而多毛,还有由产卵管演化而成的毒针。此外,食蚜蝇的口器属于“舐吸式”,可以自由伸缩,蜜蜂的口器长而尖,是“嚼吸式”。)
顺义城区某小区拍摄

  熊蜂:俗名马蜂犊子,小时候的噩梦,曾被三只一起蛰过,脑袋肿了一圈
顺义北大沟林场拍摄 23.3.27更新

  NO13某种胡蜂(俗称马蜂):筑这种巢的小时候没见过,小时候见过的都是住在莲蓬头似的陋居里的马蜂,马蜂窝很好捅。记得有次有个小伙伴说马蜂窝能卖钱,然后我们十多个人就把村里所有的马蜂窝都捅了,最后都快堆成小山了,才有哥们发出疑问:我们该卖给谁?要是小时候遇到都是这种战斗堡垒,估计也不会有多少马蜂失去家园。
工作单位室内拍摄

  蓝金花虫:科幻感满满的虫子,小时候没见过
NO14芫菁 家中拍摄 23.3.27更新 感谢qpodervnopty解答

  不知名的甲虫
NO15北京顺义某商场大门前拍摄

  
NO16挺好看,但依然臭大姐 北京延庆千家店镇拍摄 23.3.27更新

  不知道名字的蝽:俗称臭大姐,气味芬芳,灰色的长出现在家中
家中拍摄

  瓢虫:小时候一到冬天,教室里总会看到扎堆聚集过冬的瓢虫
顺平南线拍摄

  油葫芦:一种蟋蟀,小时候常捉,叫声很好听 三个尾巴的是母的,比较常见的鸣虫,北京蟋蟀里个头最大的。听说也能吃
北京密云东邵渠镇拍摄 23.3.27更新

  优雅螽斯:俗称蝈蝈,第一次见到野生的是在延庆大庄科乡,之后就是在密云东邵渠镇了。以前我下意识认为蝈蝈跟蚂蚱类似只吃草,后来见到专业抓蝈蝈的拿蚂蚱“钓”蝈蝈才知道这玩意不是吃素的。后来在b站上看到蝈蝈斗赢了螳螂,才更加体会到这玩意真不是吃素的。捉蝈蝈的过程中还遇到过类似蝈蝈的虫子,不过不如蝈蝈叫的好听,没拍过照片,以后拍到补上吧!
NO17北京植物园拍摄

  松鼠:我追了好久才拍到,这要换山区就我这手速估计拍不到
喜鹊的黑事实上是五彩斑斓的黑 北京耿丹学院外拍摄

  喜鹊:很常见的鸟了,可惜越是常见越拍的少,以后应该多拍点了
南海子公园拍摄

  麻雀:看看我的实际地位
家中拍摄

  鹌鹑:不知道怎么跑到我家来的鹌鹑,逮住拍个照片就放了。鹌鹑是会飞的,不是走地鸡
NO18 北京顺义潮白河畔拍摄

  不知道叫啥的水鸟
北京顺义潮白河拍摄

  白鹭:水质变好了,首先来的就是白鹭。优雅永不过时
北京顺义潮白河拍摄

  野鸭子:水质好了偶尔能见到,以前小时候没见过
顺义公园拍摄

  黑斑蛙:这个颜色的我们小时候称之花猎豹,不好逮到,逮到可以吹阵子了
北京怀柔琉璃庙镇拍摄 23.3.27更新

  山地麻蜥:在怀柔山区见过很多次,跑的可快了,这是第一次拍到照片
北京顺义潮白河拍摄

  虾虎鱼:我们这叫趴虎鱼,很常见,一般在岸边水域活动。听说很好吃,但一次也逮不了几只
家中拍摄,捕捉于潮白河

  斗鱼:小时候经常捉来养,非常耐活。我在半干枯的河床枯叶下发现过它,枯叶底下勉强有点水。鱼如其名很好斗,不能跟比它小的鱼混养。黑暗环境下颜色比较深,光照多了颜色就淡了。曾一度消失,现在很多
家中拍摄,捕捉于潮白河

  
家中拍摄,捕捉于潮白河

  小河虾:没有钳子的小时候常见(中华小长臂虾),带钳子的虾不常见(日本沼虾)。虾对水质要求高,有虾的地方水质好。这两种现在都能逮到了,带钳子的养着很有意思。可以看它们夹东西吃。
NO19北京怀柔栗花沟23.3.27更新

  小时候听我奶奶说以前我家附近河里就有螃蟹的,我是极度怀疑的。后来我长大了在怀柔捉到了才相信,想拿给奶奶看,可是奶奶已经不在了。

  23.4.3更新-可能引起不适,请做好心理准备
北京顺义区家附近拍摄

  黄鼠狼:这是距离它最近的一次,之前一直想拍但手速还是太慢。这只黄大仙按小说的说法肯定是渡劫失败了。

  蚰蜒:这只很显然也是渡劫失败了,俗称钱串子,虽然长得挺吓人的,但这货吃蚊子、苍蝇、蟑螂,还觉得它可怕么?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当然这朋友却是还不够优雅。

  彩灰翅夜蛾幼虫:小时候偶尔看到过,我总会下意识认为是火柴头成精了

  其实还想放张河边的海鸥图片和天鹅的图片来的,可惜忘了放哪了,找到再补上吧!

  23.3.19我在平谷鱼子山山上第一次见到了两只傻狍子。没想到北京也有这种大型的哺乳动物,可惜掏出手机准备拍时,它们就跑进密林了,希望下次能拍到!

  以后拍到新的再更新!

  @无穷小亮

  一群好奇的东北虎围攻无人机,抱着被击落的无人机冒烟后懵圈。原作者:gaoli3008原出处:bilibili原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795569?from=search&seid=4725272455582336122
东北虎围攻无人机https://www.zhihu.com/video/1043311873906757632

  

  在现代医疗的发展下,不少曾肆虐人间的疾病已消失。例如全球最后一株天花病毒,已安详地躺在实验室内搞不出什么幺蛾子。

  但传染病毕竟是传染病。只要还有一丝漏洞,它们就能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找到重新发迹的机会。例如最近流行疾病研究就表明,麻风病这种几近绝迹的传染病可能就潜伏在某处。
麻风病人

  犰狳,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能与人类共患麻风病的动物。

  因为总有老餮抵御不了野生犰狳的诱惑,结果就染上了麻风。 现阶段,麻风正通过可爱的犰狳,传回人类的身上。

  这种恐怖的事情,就发生在了三个倒霉的美国佛罗里达居民的身上。这几个病例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地区,但互相之间并没有任何关联。而他们“唯二”的共同点,则是都与犰狳有过接触,并患上了可怕的麻风病。
佛罗里达州麻风病人的脚

  在大萧条时期,因为买不起传统肉类美国人开始打起了犰狳肉的主意。所以它们也有个别名叫做“穷人的猪”,与野兔、松鼠等并称为“胡佛猪”。

  而说来有趣,麻风病正是人类传染给犰狳的。但现在,犰狳则再次将这种传染病带回人类社会。

  犰狳(读音:qiú yú)是一种生活在美洲的小型哺乳动物,共有9个属21个种。它们起源于南美洲。现在属九带犰狳分布最广,它们穿过了中美洲到达北美洲。

  其实说起犰狳,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穿山甲。毕竟从形态到食性,这两种动物都是非常相似的。例如这两种动物都同样喜食蚂蚁、身披铠甲,挖起洞连蓝翔子弟都自愧不如。就连受到危险,蜷缩成一团的样子,都是一模一样的。因此很多人会将它们混淆,或将犰狳与穿山甲视为失散多年的兄弟。
左穿山甲,右犰狳

  不过,犰狳与穿山甲的关系真的没那么密切。犰狳属于哺乳纲有甲目,而穿山甲则属于哺乳纲鳞甲目。如果硬要攀亲戚,犰狳和树懒的关系都要比和穿山甲亲。

  而犰狳之所以与穿山甲像亲兄弟,其实是因为趋同演化。尽管不是一家但它们却选择了相似的生态位,有了类似的演化结果。
巴西三带犰狳与福来哥形象对比

  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吉祥物福来哥(Fuleco)的原型,就是一只巴西三带犰狳。这是巴西的特有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将其定位易危(Vulnerable),和我国大熊猫已经是同一个级别了。

  而之所选它为吉祥物原型,很大部分原因是,巴西三代犰狳蜷缩时真的就是一颗“足球”。
巴西三代犰狳

  其他犰狳遇上危险还会打洞逃走,但巴西三带犰狳就比较憨,受到惊吓总是缩成球。尽管这也是防御方式的一种,但却成了巴西三代犰狳的致命弱点。虽然能挡得住部分天敌,但这在人类面前根本形同虚设。只要遇上贪吃的人类,它们就在劫难逃了。再加上栖息地的破坏,这个种群的数量是一直在下降。

  不过,在刀口下犰狳也回馈给了狩猎者一份大礼——麻风。

  麻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已经留下对麻风病的简单描述“天神惩罚人类的疾病”。

  它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低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气溶胶感染传播。因麻风分枝杆菌是由挪威学者汉森(Hansen)在1873年发现的,故麻风也称为汉森病。
Gerhard Armauer Hansen

  尽管传染性极低,且95%人类对其有免疫能力,但麻风的杀伤力却不容小觑。

  麻风分歧杆菌为细胞内寄生菌,故其发病更多与细胞免疫有关。它会累及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甚至还会侵犯更深的组织和器官。即便是被治愈,病人仍会发生容貌的损毁和肢体的畸残。而且,麻风病的潜伏期还很长,短则几个月最长甚至达二、三十年。
麻风病人损毁的容貌和畸残的肢体

  在医疗不发达的年代,已到了谈“麻”色变的地步。上个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就有600多个麻风村,病者多达两万多人。

  毁容、残疾、与世隔绝、妻离子散、贫病交加等元素重叠,演变成了一种麻风歧视文化。即便是现在,向家中老人咨询关于“麻风”的故事,他们都会露出鄙夷和惊恐的神情。而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麻风病人被隔离,被烧死或活埋的现象并不少见。
被隔离的麻风病人

  值得欣慰的是,现代麻风病已经不能放肆了。通过联合抗生素疗法,能很好地控制病情传播,病人可以完全治愈。

  我国的情况是,从建国时期的50万例,到现在只剩下几千例。而美国在过去10年间,平均每年新增的病例已少于200例,绝大部分是由境外带入。

  但不同于天花病毒的彻底被消灭,在世界各地麻风分歧杆菌依然存在。在一些医疗落后的地区,麻风病依然威胁着当地人民健康。

  如果到这些地方旅游,就有可能接触到麻风感染者,或进一步带到非疫区境内。所以病人身上有麻风病的体征,医生都会询问其有没有到过外地旅游。

  但后来医生们也发现了,有三分之一的麻风病的源头是个迷。这些病人自述没有去过其他地区,也没有接触过麻风病人。
麻风杆菌

  那么他们是怎么染病的?事实上,麻风分枝杆菌还有另外一招必杀技。它还找到了另外一个掩蔽点,就是埋伏在犰狳身上。现阶段,医生会在接诊麻风病人时多询问患者一个问题——你是否接触过犰狳?

  一般而言,大约70%新发现的传染病都有已知的动物来源。例如艾滋病最初是由黑猩猩携带的病毒传染给人类的;而非典型肺炎现已查明真凶为蝙蝠而非果子狸。

  但麻风杆菌的传播情况,则更复杂一些。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是没有麻风病的。
因感染天花病死的印第安人

  准确来说,正是欧洲殖民者将天花、麻风等传染病大礼包带到美洲大陆的。

  而犰狳则是美洲特有的珍稀物种。所以可以肯定,犰狳是在过去400至500年的某个时间节点内,被人类传染了麻风。这种小型哺乳动物发病症状与人类是一模一样的。它们在麻风晚期,同样会死于肾脏和肝脏的损伤。
麻风病晚期,左为犰狳麻风病脚,右为人类麻风病脚

  麻风分支杆菌,还是比较脆弱的。其实它们很难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生长,在潮湿的土壤也只能存活一两周。所以在实验室内,研究人员向来都是使用犰狳来培育这种细菌,以供研究。

  这种小型哺乳动物对麻风病的敏感性,一直推动着科学与医学的发展。而未来制备麻风疫苗,或研究神经损伤的实验中,必有犰狳一席之地。

  现在,美洲南部分布着数百万只犰狳,它们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它们的外壳会被制成钱包、靴子或乐器等。而有的人则把他们当做宠物,饲养在自家的院子里。

  除此之外,那里的人们还钟情于各类犰狳美食。去内脏后,将整个犰狳连壳放在烤架上,就能获得一道野味,连锅碗瓢盆都免了。
Charango,一种类似于尤克里里的乐器,传统工艺上是用犰狳壳制成的

  例如在巴西亚马逊州西部的农村地区,犰狳肉就是日常的主要肉类来源之一。而2018年的一项新研究就表明,这些被狩猎者杀死的犰狳中,62%呈现出麻风分枝杆菌阳性。

  一旦接触,那些对麻风分枝杆菌没有抵抗力的人群,就很容易被感染。而研究结果也表明,吃犰狳的人比其他不吃犰狳的人,感染风险高出了一倍。

  尽管总体感染概率不高,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野生动物是真的吃不得,因为在过去已经有太多血的教训。例如禽流感病毒,以野鸟为自然宿主;早年在我国引起流行性出血热的汉坦病毒,则是以老鼠为自然宿主。

  尽管果子狸不是SARS的自然宿主,但它也没被冤枉,属于病毒的中间宿主。将广东野生动物市场上的果子狸清除,非典疫情也得到了很好的遏制。

  而以丛林肉为主要营养来源的非洲大陆,更是酝酿了一场又一场的瘟疫。“丛林肉”(Bushmeat)是来自热带地区的“野味”的总称,主要指西非和中非地区。这些肉并非取自家禽家畜,而是直接来源于热带丛林中的灵长类、鼠类或果蝠等野生动物。

  热带森林以物种丰富而著称,而这些动物身上则携带着更加数不清的致病微生物。例如,艾滋病可追溯到黑猩猩肉。而2014年令人闻风丧胆的埃博拉疫情,则以果蝠为最初源头。

  无论如何, 捕猎、烹饪或食用野生动物,都可能成为病原体的帮凶。每猎杀一头野生动物,都相当于为新的传染病进入人类社会提供多一张抽奖券。

  *参考资料

  Richard W. Truman, Pushpendra Singh, Rahul Sharma.Probable Zoonotic Leprosy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NEJM.2011

  Renee Domozych, Esther Kim,Sarah Hart, and Jeffrey Greenwald.Increasing incidence of leprosy and transmission from armadillos in Central Florida: A case series.JAAD Case Rep.2016

  Moises B. da Silva, Juliana M. Portela, Wei Li.Evidence of zoonotic leprosy in Pará, Brazilian Amazon, and risks associated with human contact or consumption of armadillos.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2018

  

  前段时间,你一定被澳洲山火刷过屏。

  从9月6日开始到现在,澳洲山火已经持续燃烧了近100天的时间。

  目前山火依然持续肆虐,总过火面积还在不断增加之中。

  

  就在今天,伤亡动物的估算报告出来了:据《新西兰先驱报》报道,悉尼生态学家估算:自去年9月澳洲爆发山火以来,已有4.8亿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丧生。约8000只考拉丧生山火,是受灾最严重的动物之一。

  

  考拉与袋鼠、鸟类和蛇不同,它们不会逃离火灾,而是爬到树冠上,蜷成一个球来保护自己,等待危险过去。

  在这样灾难级的森林大火中,他们几乎只能无助等死。

  

  要么被迫下到地面,却不知道哪个方向才是出口:

  

  要么被灼热的土地烧焦了它们的爪子,由于爪子无法再生,因此一旦受损,便意味着死亡。

  

  要么被山火带来的浓烟弄瞎了眼睛,使它们丧失了视力、迷失方向,直奔火场而去。

  

  一场为时4个月的山火,毫无疑问对考拉这一种群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2019年5月,山火发生之前,澳大利亚考拉基金会(AKF)就发表报告称:

  由于有繁殖能力的考拉数量稀少,不足以支持后代繁衍,该物种已经出现“功能性灭绝”。

  

  尽管AFK的数据,也仅仅是显示昆士兰地区的考拉已出现功能性灭绝。

  但是9月份的山火,无疑让这一切雪上加霜。

  

  在考拉的生死存亡之际,人类也没有袖手旁观。

  澳洲人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拯救这些“国宝”们。

  

  这只考拉在被解救之前,被困在树上整整5天,断水断粮。

  消防员们意外发现幸存的野生考拉后,果断把自己的瓶装水给它喝。

  这一画面也被镜头忠实地记录了下来。

  今年11月,一位名叫Toni Doherty的女士,更是在山火中,英勇地救出了濒死的考拉。

  但再多的努力,也改变不了考拉锐减的大趋势。

  直到发稿前,澳洲山火仍在蔓延,也许在你阅读本文时,就有小动物葬身火海。

  而在2019年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的物种之中,又何止考拉一族?

  

  前几天,长江所专家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上绝望地宣布了一条消息:

  有着“淡水之王”称号的【长江白鲟】,正式宣告灭绝。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白鲟最大个体全长可达7米,是名副其实的“淡水鱼王”。

  白鲟是长江水生态系统中最顶级的掠食者,位于食物链的顶端,在长江流域里,它未逢敌手。

  

  然而长江白鲟“错”就“错”在:它的肉质实在是太鲜美了,是人类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并且上面也提到了:白鲟的体型较大,容易被渔民一网打尽。

  不仅如此,只要捉上一条,就能给渔民带来巨大的收益。

  

  长江流域有句俗语叫:“千斤腊子万斤象”。

  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指的是白鲟,这句话意思是:

  只要捕获一尾,不论中华鲟还是白鲟,就比打十几网小鱼的收入还多。

  

  因此在几十年前,长江流域的渔民就一直大肆捕捞白鲟。

  20世纪70年代,每年白鲟的捕捞量有5吨左右。

  而到了1999年,白鲟资源量已不足400尾了。

  

  期刊上刊载的白鲟灭绝年代表

  直到2002年,一只误捕的白鲟被拍记录在镜头之下,成为了活体白鲟的最后影像资料。

  从此以后,科研人员再也没有见过白鲟的一丝踪迹,偌大的长江,连一条白鲟都容不下了。

  

  最后的照片

  从2003年到2020年,科研人员一直竭尽全力搜寻长江白鲟,打算尽最后一丝力量来延续火种。

  然而科学家们苦等17年,依然没有长江白鲟的任何消息。

  最终在2020年开年之际,他们无奈地宣布:长江白鲟已灭绝。

  

  下一代要知道白鲟,只能通过邮票了

  以白鲟灭绝为导火索,因长江流域生态遭到严重污染,农业部终于在近日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白鲟已走过上亿年岁月,却在人类的干预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竭泽而渔则无鱼,十年后,我们还能再次看到长江焕发生机吗?

  

  

  两个月前,一部纪录片在豆瓣,获得了9.7分的高评分。

  

  这部纪录片把大自然撕碎了给你看,用无数个鲜活的例子告诉你:

  人类的杀戮和欲望,正给动物们带来难以想象的苦难。

  南极

  因人类活动而导致的气候异常,正折磨着南极洲的动物们。

  海豹妈妈顶着暴风雪去外面觅食,等它回来时,却发现自己的孩子早已成为一具干尸:

  

  因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刚出生的信天翁宝宝被吹到树下,还没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就横死当场。

  

  信天翁爸爸回来看到死婴,只能呜咽着触碰它的孩子,期待它再次醒来。

  

  因为冰川融化,南极的企鹅们不得不下海,成为海豹们的囊中之物。

  

  企鹅们竭尽全力,也只是想找到一块浮冰,暂时逃避海豹的追杀。

  

  非洲

  因为全球变暖,博茨瓦纳正遭遇一场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灾难。

  在这场干旱中,没有动物能够幸免。

  

  原来水源充足的恩加米湖,如今已变成一片沙漠。

  无数前来喝水的动物困在这里,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近万头野马就在泥潭里垂死挣扎,困兽犹斗。

  

  纪录片的最后,摄影师泪洒当场。

  他说:“我很怕这一辈子,我再也看不到它们了,我的孩子再也看不到它们了。我真的很想留住它们,留住这些地方。”

  

  虽然以下的话纯属老生常谈,你可能已经听了无数遍,但我还是要说:

  预防全球变暖保护环境,不仅是为了拯救地球,更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地球从来不需要人类的守护。它岿然不动,灭绝的从来都只是物种而已。

  以前有那么多动物替我们挡刀,以后呢?

  

  最近几年,神奇动物频繁出没武汉:野猪在高速公路狂奔,府河湿地出现火烈鸟,黄鼠狼在江汉路向路人讨食。

  近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的小区里,也能经常看到一些小动物,窗外叽叽喳喳的鸟,或是突然窜出来的黄鼠狼。

  如何跟这些小区里的动物相处?生活在武汉的科普博主@花落成蚀 老师,一起来聊聊。

  口述/花蚀

  去年夏天,武汉东西湖某小区的一楼住户在自家窗前发现一窝“戴着眼罩”的小动物,有点像干脆面代言人浣熊。

  图片发到我这里,我一看:嚯,这不貉吗。一丘之貉的貉,它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我当天就跟武汉动物园救治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去了那个小区,我们建议居民和貉共存,物业和业主高兴地接受了,还在貉居住的地缝旁竖了几块牌子,告诉大家别怕貉、别伤害貉。虽然牌子上放的图是浣熊。

  

  貉懂得与人保持距离,虽然长得像浣熊,但性格可比浣熊好多了。

  今年我又去到那个小区,安装红外摄像机,想看看貉是怎样生活的。几个路过的阿姨很紧张,“喂,你们搞么事啊?是不是来捉那个东西滴啊?”过了一会,又来了一个阿姨:“第一次看到那个东西啊,我觉得它蛮丑,猫不像猫、狗不像狗。不过我们又不伤害它,它就在这里待着了。”

  言谈之中,都是害怕我们要把貉抓走,看来阿姨们已经把貉当成自家人了。

  武汉这些年生态环境变好,在城市里遇见野生动物比一二十年前更加司空见惯。它们甚至可能出现在人类聚居的小区,就在你家楼下。如何与野生动物们友好相处,值得聊一聊。

  武汉最常见的野生动物是黄鼠狼,那就从它讲起吧。

  

  所有动物都有萌点,但有些动物就是比别的动物更好看,比如说,黄鼠狼。

  我是个颜控,我就觉得黄鼠狼特别好看:脸很短,流线型的身体很长,眼睛很大,亮晶晶的,萌萌的……应该没人不喜欢这种长相吧?反正我看一眼就特别喜欢。

  黄鼠狼又叫黄鼬,是武汉最常见的野生食肉动物,没有黄鼠狼的小区才不正常。它们早已适应了人类的环境,在城市中靠捕猎老鼠、捡垃圾维生。黄鼠狼看着你就会跑,你只要不去打他就行。

  我在武汉见到过很多次黄鼠狼,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在宝丰路一个老小区,我在给奶奶守夜,突然听到旁边的花坛里里窸窸窣窣的,转头一看,一只黄鼠狼穿行其中。我盯着它看了一会儿。这货一开始没发现,转头一看,咦,有个人正在看着它,突然一愣,然后站起来盯着我,我们对视了一小会儿,看着它的眼睛,真有一种“灵性”的观感。

  

  图为我在武汉动物园养大的野貉呵呵

  没记错的话,武汉是继上海之后,第二个小区里出现貉的大城市。

  去年在武汉东西湖小区发现的貉是一个妈妈带着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孩子,只在夜晚出现,对人谨慎。

  今年入夏,貉妈妈又回到了这个小区,躲进地缝,生下了三个崽崽。我在小区装的红外摄像机甚至有拍到大白天,貉妈妈带着小崽子们出来转悠的画面,想来是她觉得小区的环境比较安全。

  在武汉最热的时候,这只身材娇小的貉妈妈,凭借着人类邻居的善意,和自己的强悍,养大了三个崽。夏天过完,这一家貉离开了小区。

  

  图为小区居民张先生拍摄的貉

  通常貉不会离人太近,更不会攻击人。貉个头小,食物来源广泛,在小区里吃老鼠、虫子、浆果、草根,还有垃圾,有河的话还能抓螃蟹。哪个小区能够养活流浪猫、流浪狗,就能养活野生貉。

  在武汉城区,貉的痕迹渐渐多了起来,汉口、武昌、东湖还有武汉科技大学里,都有貉出没。

  我住在东西湖的一个小区,绿化特别好,楼层也不高,推开阳台纱窗,就看到门外有几棵高大的银杏和香樟树。

  初春,我在香樟树上看到一个圆圆的窝,拿来长焦一拍,乌鸫呀!恭喜自己有了一个鸟邻居!

  在武汉,你家楼下,你的窗前,还有可能遇到以下这些鸟邻居。

  

  自从发现这窝乌鸫鸟邻居,我就过上了天天看鸟的日子。长焦拉近一看,乌鸫全身黑漆漆,黄色的嘴巴,青黑色的腿,它的英语就叫Black Bird。

  有朋友把乌鸫跟乌鸦搞混,看气质就不一样:乌鸦凶悍;乌鸫眼睛大大的,一脸无辜小可爱。

  我给我的鸟邻居起名叫鸫鸫,每天早上都去阳台上看它。春天它吃桂花果子,孵蛋无聊的时候,它把果子硬核一上一下地抛着玩。武汉的初夏很热,它张开大嘴呼着气。下暴雨的时候,它用自己的身子和羽毛堵在小巢上方,防止雨水把蛋浇坏。

  

  因为这个巢正对着我家阳台,我在不影响它们繁殖的前提下,悄悄观察记录。

  一开始,我从未看到过鸫鸫的老公,明明资料里说,雌性乌鸫孵蛋的时候,雄性会在一边警戒,我怀疑我家鸫鸫是丧偶式育儿。

  小鸟破壳后,她的渣男老公倒是回来了,还带着吃的来喂孵蛋的母鸟。雏鸟成长过程中,需要大量食物,小两口尽心尽力,风里来雨里去给孩子们喂食,半个月的时间,小鸟就长得羽翼丰满,能出巢了。

  乌鸫特别聪明,擅长模仿别的鸟的叫声,甚至还能模仿汽车的防盗警铃。我以前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鸟类方言,录过一段多鸟种鸣声串烧,当时特别奇怪,从一个方向传来好几段不同鸟种的鸟叫,但音色又不对。仔细一看,原来是乌鸫。正因为擅长模仿,乌鸫也被称为百舌鸟。

  它也挺记仇的,有网友说家里的猫惹了乌鸫,然后乌鸫对着他家窗户拉了几个月的屎,所以不要轻易去招惹它伤害它。

  

  汉阳月湖有很多荷花,西边有一座平缓的小山头,梅子山。在梅子山步道观鸟,经常能看到黑水鸡带娃——大煤球和小黑炭同时在湖里游水。

  靠近梅子山栈道的湖边有生长了多年的芦苇丛,这一带黑水鸡繁殖特别好,尤其是初春配对的季节,湖里水草密度高,雄性容易偶遇,社交压力就大了起来,经常为了争夺配偶打架。

  黑水鸡打架特别有意思,会选定一条从敌人身侧经过的路线向前靠近,看起来像没事鸟一样,在两鸟靠近那一瞬间,突然走火,扇着翅膀跳起来打,跳一会儿,就双双躺在水里,翅膀张开保持平衡,用大脚互相踢。

  月湖公园真的是黑水鸡的福地,水浅,芦苇丛多。更关键的是人好,没有人伤害黑水鸡。于是这些鸟胆子逐渐大了起来。春天芦苇还没长出来,这些家伙竟敢在路边筑巢,离栈道就两三米,有人路过也不躲。

  刚出生的黑水鸡小崽,长得像一块长了毛的黑炭。它们长得飞快,3天就可游泳,8天便会潜水,屁颠屁颠跟在爹妈后面乱窜。如果你能长期跟踪一家子黑水鸡,观察它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也会有种自己把孩子养大的喜悦。真的,不骗你。

  

  在武汉,白头鹎是堪比麻雀的寻常鸟类,它们喜欢有人生活的区域,城里绿化好的小区,就特别容易看到它。

  白头鹎脑袋上整体是绿的,有个白条,俗名白头翁,这部分的羽毛在激动时会炸开,像头冠一样,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雄性白头鹎身上。

  

  我在地大上学的时候,研究了很长时间的白头鹎鸟语言,雄性白头鹎在鸣叫时无外乎有三种最常有的意图:

  “嗨,妹子啊,来看看哥。”“那边那个小子,说你呢,赶紧给哥滚,怎么还不滚,还给哥叫上了,那就比比谁叫得更响更好听!”“警报,注意,警报,注意。”

  每年4、5月,许多鸟类进入繁殖期,经常能在树上、电线杆上显眼位置,看到雄性的白头鹎在大声鸣唱,歌声十分婉转悦耳。其实它们唱歌的目的是为了鸣禽把妹,划分领域,然后对着周围的同类狂喊:“这地盘是我的!男的都不许侵犯!我特别性感,妹子快来!”

  

  我们一般叫珠颈斑鸠为野鸽子,它脖子上的毛看起来像一串珍珠。珠颈斑鸠是中国分部最广的鸟之一,天生心大,常常会做出奇怪的窝,例如铁丝窝、牛仔裤窝、车篓子窝……简直就是豆腐渣工程的吉祥物。

  

  我时常开玩笑,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垃圾鸟”,喜欢捡垃圾的鸟。在武汉,我见过最多的霸占垃圾堆的鸟,是成群结队的灰喜鹊。

  以前的垃圾桶多是开放式的,它们经常跑到垃圾桶找吃的。不用担心细菌,野生动物没有人类那么娇气,吃垃圾也没关系。现在垃圾桶基本上都是关闭的了,很少见它们翻垃圾桶的场景。

  ///

  

  在武汉还有一些不那么好相处的小动物们,比如夏季频频上新闻的银环蛇。银环蛇在武汉比较常见,尤其是武昌,有小山的那些地方。看到蛇尽量找有关部门来处理。

  其实,城市也是一个单独的生态系统,城市里面绿化做得好,树多,且因为有人存在,排除掉了一些大型的掠食者,这样那些小动物就能够安全的生活在城区里,甚至生活在离人比较近的地方。

  城市高速建设时,动物消失或离开,而当城市环保绿化跟上来,生态逐渐恢复,动物们也就回来了。

  之前从这里离开的豹猫,中国最常见的小型猫科动物,我相信在湖北周边的郊区里肯定有,而且特别多,也许以后它们会再回到武汉城区里。

  

  @花落成蚀

  科普作家,鸟类方言研究者,中国动物学会会员,微博粉丝430余万。专注于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等话题,出版有《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译作有《邪恶的虫子》《头骨之书》《听说你也是博物学家》。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武汉,HANS汉声策划专栏「武汉大家谈」邀请武汉名家大咖,畅谈他们眼中这座城市的气象与风貌,每月不定期更新。你好奇谁眼中的武汉?想看谁来做嘉宾?

  第一期|池莉:到武汉来 做徒步家

  第二期|何祚欢:从前武汉过热天

  第三期|冯翔:把武汉唱给你听

  第四期|王霜,搞赢了!

  第五期|田克兢:跟“岔巴子”过早

  第六期|张大水:午夜武昌古城